吉卜赛诗人亚历山大·罗曼奈斯(Alexandre Romanès)生于1951年,他是一位音乐家,也是一位杂技演员兼驯狮人,和妻子戴利亚(Délia)共同管理罗曼奈斯马戏团(the Cirque Romanès),这是一个深受法国观众喜爱的剧团。在2010年6月的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法国周”上,罗曼奈斯马戏团的表演颇具特色。罗曼奈斯2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写作,但是他简洁动人的诗篇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欣赏。他的诗旨在说明“什么是本质性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用片言只语来形容/超越事物本身/你把它推翻在地并得以深入领悟到他意的东西”。正如他在首部同样富有魅力的翻印文集《隐藏的话语集》(Paroles perdues, éditions Galllimard,2004)的短小序言中所解释的,“写作不是吉普赛人的传统。诗歌对我来说太崇高了,太难以接近了,我只是想体验生活,而不是去书写它。我已经接受这一点,但是上帝不答应”。
他的诗歌大多从一个吉普赛基督徒的观点出发,直率而诚恳,强调死亡、葬礼、坟墓以及与基督的直接对话。其中几首诗还饱含深情地描述了他的6个女儿,有时还会想象他死后她们会怎样,而其他篇章则追忆了自己已故的父亲。尽管有着死亡这一经常出现的悲哀话题,罗曼奈斯的诗歌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刚愎自用。这些文字自由奔放,引人愁思,又富有智慧。它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吉普赛人的精神世界,也勾画出了作者个人的情感脉络,饱含人类的温情,又发人深省,正如诗人每每重申的那样:“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都不会有一滴泪珠/在我的脸颊滑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John Taylor 本文英文原文发表于《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2010年6月4日,丁俊娜/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