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的文化瑰宝。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两广粤语地区,其演唱活动以粤港澳为基地,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是粤方言地区群众基础至为深厚的曲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粤曲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等艺术特征。
粤曲的形成与发展大概经历了八音班、“师娘”时期和“女伶”时期。
八音班——粤曲的孕育期。清乾隆年间开始出现由职业乐工组成的八音班,他们将传入珠江三角洲的西秦戏(流行于粤东海陆丰地区)变为只唱奏不演戏的演出班子——又称“西秦班”,其演唱和演奏的曲调大多是自外省入粤的“外江班”曲调,如昆牌子等,与当时兴起的广府戏(粤剧)的早期唱腔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梁少锋 单位:广东省曲艺家协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