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气候与环境问题将影响新的贸易机制——第九届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年会在上海召开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19 10:5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10月23日,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主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0年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松江校区召开,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德明技术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化大学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与发展”。王新奎教授认为,气候与环境问题将影响新的贸易规制,导致全球分工的变化,使中国原有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并提出现今我们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并加快经济市场化的改革,二是我们是否应该全力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并愿意为此付出何种代价,三是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建立新的贸易竞争优势?

  林桂军教授围绕“区域主义的兴起与亚洲一体化的深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亚洲各国贸易相关性、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具有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的趋势,故可以考虑采用区域性货币合作的制度安排。

  佟家栋教授认为,目前的民工荒是一种假象,民工荒并不存在,而是市场障碍带来的流动性摩擦或时滞。他从城市生活费用上升、离乡背井成本的增加、劳动力移动的模式、农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政府限制最低用工成本、媒体宣传等方面对“民工荒”假象进行解释。最后,他指出中国的比较优势没有丧失,关键是形成流动机制和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力供求的市场机制。

  霍建国研究员指出,在当前贸易压力严重上升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管理体制、规范部门职责、保证行业管理的公平以及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谈判等方式给予企业必要的支持,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走出一条独特的外贸发展路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赵红军/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