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三学对话 商讨中国学术未来 走向世界的徽学·敦煌学·藏学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19 09:4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徽学、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被誉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相比敦煌学研究的繁荣场景和藏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徽学研究显得“年轻而又稚嫩”,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于研究者的吸引力。11月15日,“走向世界的徽学·敦煌学·藏学”高端论坛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徽学、敦煌学和藏学专家学者,共商徽学、敦煌学和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大计。

  徽学:成为整体史研究

  20世纪50年代,继甲骨文、敦煌文书、大内档案和秦汉简帛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徽州契约文书开始被大量发现和流传。从此,利用徽州契约文书,结合家谱和其他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徽学便日益引起学界关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认为,近50万件自宋至民国的类型丰富的徽州文书,是徽学得以成立的重要前提,但徽州文书并不是徽学研究的唯一资料,开展徽学研究要掌握的基本资料还有徽州地方志、谱牒、碑刻和文化遗存等。他强调,徽学研究不仅是一种区域文化研究,更是一种整体史研究,徽学的研究价值早已超出地域史研究的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徽学研究专家栾成显指出,徽学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还是刚起步,应向敦煌学和藏学研究学习。对于徽州文物,栾成显呼吁建立徽州文物大系,“其价值不可估量,徽学还有很多路要走”。

  针对徽学学科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叶显恩教授提出四点思考:一是把生态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内涵,构建徽州文化生态学;二是徽商是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取得成果最丰硕的课题,但还可以从另外的视角进行深化研究,例如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分析徽州海商的思想和举措,深入研究和评估徽州海商对明中叶江南社会经济所作的贡献,重建“明清徽州徽商生活史”等;三是投入大力气研究徽州社会生活史、徽州民众心态史;四是以徽州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创建徽州契约学。

  敦煌在中国 研究在国际

  在敦煌学专场报告会上,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认为,应该在历史学门类中单设敦煌学一级学科,下置敦煌文献学、敦煌石窟艺术学、敦煌史迹和敦煌学理论四个二级学科。他认为,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同于一般交叉学科,多学科交叉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的交叉。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敦煌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地域性和包容性上。敦煌学除了对其本身的研究以外,更多的是和别的学科的交叉。很多问题的解决应该不在敦煌,必须走出敦煌,要到西藏乃至中亚印度找敦煌艺术的源流;还要向东发展,因为敦煌美术很大一部分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内容。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赵和平针对未来敦煌学研究提出了四点看法:首先,要重视基础工作。敦煌学迄今为止还没有出一份考古报告,所以基础工作有待一步步往前做。其次,要重视佛教文献。要从两方面下大力气,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典籍,二是宗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再次,要重视跨学科的研究。最后,要重视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

  有专家指出,敦煌学的进一步提高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即必须使其在历史学中单列出来,这样才有更多发展空间。另外,敦煌学开始于国外,然后再回归,但要防止中国化过重,要把敦煌学推回国际,使得“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际”。

  藏学:既在其外 又在其中

  藏学和敦煌学都是近代以来列强劫掠中国文化财富引发的学术研究浪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认为,资料是藏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共享有助于研究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藏区在中国,藏学的研究资料、藏学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在中国,藏学的故乡在中国。

  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许广智就藏学研究现状发表了看法,他说,广义藏学指凡是研究藏族和藏区有关的科学都叫藏学。它不仅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而且包括自然科学。狭义藏学就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藏学,重点是指西藏传统文化的领域。藏学研究分三个历史阶段:古代藏学研究、近代藏学研究和现代藏学研究。古代藏学研究主要指近代以前的藏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对佛教的研究。近代藏学研究,是伴随西方文化传入之后的研究,绝大部分西方学者藏学研究的成果是为侵略服务,而我国大多数学者则是为了弘扬藏学文化而从事藏学研究。

  与会专家指出,藏学研究是“既在其外,又在其中”,在学科自身建设方面,应该把握两个着眼点,一是在基础上更扎实;二是理论建设上特色要更鲜明。

  三学繁荣彰显当今中国学术界生命力

  栾成显认为,敦煌学、藏学从一开始就没有称为地方学,徽学也不能称为地方学,而且徽学的研究范围也超过地方本身。三学在20世纪以来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叶显恩则认为,徽学、敦煌学和藏学从不同角度显示了中国学术的层面。今天徽学、敦煌学和藏学已不同程度地走向世界,敦煌学与藏学已经很成熟,徽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要迎头赶上。三学取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三学的兴盛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当今中国学术界的生命力。藏学研究说明藏族的文化没有因为汉族文化而有所削弱,这就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再拿敦煌学来说,它现在已是国际一大显学;说到徽州学,它是国学中最为完整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是其典型代表。学术界应该作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世界看,要对徽学、敦煌学和藏学等中国文化有信心,把其作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陈静)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