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当代亚太》编辑部承办的“东亚秩序:观念、制度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近5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历史上东亚秩序的理念与实践、东亚秩序的未来可能模式及发展方向这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于“历史上东亚秩序的理念与实践”主题,一方面,有学者指出有必要从“东亚”概念起源上对其进行重新认知。认为,现在我们谈论亚洲或东亚,更应将其视为一个问题,而不是方法论;视为一个分析对象,而不是分析框架。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有必要对“秩序”这一概念从其定义、支撑维度、稳定性与合法性、范式上进行重新阐释。指出,关于上述新理解对东亚的作用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国际秩序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即霸权稳定和掌控权力的国家因某种原因而自我克制;第二,探讨的空间范围越大,秩序的建立就越困难;第三,对东亚秩序的制度化方面,或需要更加间接的度量。
关于“东亚秩序的未来可能模式及发展方向”主题,学者们的讨论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比较政治探讨未来东亚的可能合作模式。有学者通过界定并剖析欧洲和美洲两种不同区域合作模式形成的历史路径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认为中国在未来是否有意愿和能力替代美国为东亚地区提供主要公共产品,并有效应对区内各种公共问题,是东亚区域能否建立内生合作模式的关键。二是中国在东亚秩序构建中的作用及所应采取的战略。有学者提出,尽管东亚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秩序安排,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已愈发明确,即美国东亚同盟体系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三是对当前东亚面临的若干热点问题的分析。学者们认为,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等地区热点的持续升温,既与历史有关,也与区外大国的干涉密不可分,这将对未来东亚秩序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会上,学者们还就朝贡体系、中国外交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东亚秩序的构建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任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