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欧洲各国提高警惕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19 14:0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期,发生在欧洲的“极右势力”泛起风潮引发人们的关注,更加令人关注的是,极右政党在一些国家议会中势力呈上升趋势。上述情况的出现有其内在的经济社会根源。

  欧洲“极右势力”的类型

  目前欧洲的“极右势力”根据历史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由顽固分子组成的形形色色新法西斯小党,如德国国家民主党等。它们是继承了法西斯衣钵的新法西斯党,组成人员为第三帝国的怀旧者和年轻的新纳粹分子,人数少却常聚众闹事。欧洲各国政府对之始终保持警惕态度,也是舆论批判的焦点。这类党派在选民中得票率很低,不能进入主流政治。第二类是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且已进入议会或拥有一定支持率的“新极右翼政党”。其中以法国国民阵线为代表,该党在1997年国民议会选举中获15%的选票。这类是欧洲极右政党的主流派别,它虽不像新法西斯党那样嚣张,但与法西斯有剪不断的联系。第三类则是近几年来活跃着的欧洲新右翼党派,被称为“右翼极端派”,典型代表为奥地利自由党和瑞士人民党。前者在今年维也纳市政选举中赢得27.1%的选票,成为维也纳市议会第二大党;瑞士人民党也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23.3%的选票,成为瑞士第二大党。另外,德国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也被列入站在基民盟右边的“右翼极端派”。

  欧洲极右翼政党繁多,分化组合频繁,但其主张的核心内容均表现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强烈的反移民情绪及排外主张。同时,反对欧洲一体化。最近,奥地利自由党、瑞典民主党等欧洲六个极右政党在维也纳集会,并提出反对伊斯兰国家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主张,认为如果吸收土耳其为成员国,“那将葬送欧盟”,他们排外情绪浓厚,影响恶劣。

  经济社会矛盾助长“极右势力”

  极右思潮在欧洲有着传统的社会基础,而它们新近泛起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主流政党失去民众信任,给予“极右势力”一定的空间。近年来,欧洲各国主流政党的政治主张与政策趋同,社会发展规划缺乏长期目标,陷于对短期利益的片面追求,金融危机的发生更将此问题暴露无疑。一方面,经济在增长周期内的增长并未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反而使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财富集中于小部分人手中,政府可支配财富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历届政府为拉选票,不断扩大财政支出,大搞赤字财政,导致国家财政状况恶化,债台高筑,抗经济下行周期冲击的能力减弱。面对上述种种困难,欧洲主流政党无法提出好的应对之策,选民失望与不满情绪日浓,“极右势力”趁机加以利用,特别针对广大中下层选民的心理,提出有关移民、就业、治安和欧洲一体化等问题的极端解决方式,将之作为对现政府发起政治攻击的尖锐武器。例如,法国国民阵线在竞选中提出修建20万个监狱囚室,搜捕一切非法移民并迅速递解出境,驱赶所有在押候查的移民(其中包括待确认的合法移民)等等主张。

  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重创了欧洲,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成为“极右势力”泛起的绝佳契机。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外来移民较之以往受到更多的歧视和排挤,他们被认为抢夺饭碗、摊薄福利。在奥地利,每10人中就有1个是外来移民,而在瑞士,本地与外来人口比例达到了5∶1。极右政党看准了欧洲人害怕改变的心态,大搞反移民政治,敌视移民,甚至将移民作为种种社会问题的“替罪羊”。他们打出一系列反移民的口号,赢得部分选民的支持。另外,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影响,欧洲各国政府普遍开始艰难地削支减赤和结构调整工作,必然带来社会福利支出的减少。这些措施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底层民众,以及部分中产阶级,“极右势力”借机提出抵制政府的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吸引选民的支持。

  “极右势力”泛起暴露西方民主缺陷

  欧洲“极右势力”泛起甚至在一些国家议会呈上升趋势,暴露了西方民主选举制度的缺陷。各国极右政党均为合法政党,受本国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极右政党均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有比较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具备组织性、纪律性等政党特征。在一定背景和条件下,选民可能漠视自己手中民主权利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走向过激和极端,从而将选票投给极右政党。由于这些政党与法西斯党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其中不乏危险和极端分子,结果可能通过选举将之合法地选出来,民主制度在此无法发挥正确的鉴别和筛查功能。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欧洲“极右势力”的日益猖獗已经引起各国的警惕,各方也在努力寻求抑制之策。欧洲多国正采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手段,力求集中社会正义力量,抗衡极端势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维维 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