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启动学部委员增选工作
本报讯 日前,中国社科院召开学部委员增选工作会议。会议按照院务会议的部署,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规定和院工作计划安排,决定于2010年11月起,正式启动院学部委员增选工作。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全立介绍,2006年8月学部成立,这是中国社科院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社科院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学部自成立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本着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和科研协调的职能定位,积极努力、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学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进一步提升中国社科院的学术形象、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开展学部委员增选工作,是加强学部建设、全面推进学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提升中国社科院科研实力、提高中国社科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科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集中体现。
院学部主席团代主席陈佳贵主持会议,院副秘书长、学部主席团秘书长郝时远就学部委员增选工作的若干问题和实施细则进行了说明。会议当天,学部主席团还举行了全体学部委员大会,就学部委员增选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据悉,此次增选学部委员是中国社科院组建学部以来的首次,也是开创和规范学部工作的重要任务。(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16届亚运会明日在穗开幕 激情亚运展示东方魅力
本报广东讯(记者翟江玲)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将在万众瞩目中隆重开幕。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亚运会再次在中国城市举办。亚运60年的发展历史铸就了亚洲体育的辉煌。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亚运会已逐渐成为主办国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每一届亚运会的举办城市,都会借助亚运向亚洲、向世界展示自己在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魅力和成果。亚运会带给广州的不仅仅是全新的体育场馆,更是一种文化的洗礼——将亚运文化植根于岭南文化,将会开出更美丽的文明之花。
展示本土元素
2004年,广州市正式取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举办权,这是亚运会时隔20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城市。
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方浩表示,广州城市建设以亚运为契机,大力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全面、系统考虑广州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结合全市文化空间布局,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和特色形象。同时,充分利用亚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亚运会开幕前夕,广州市先后有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东濠涌博物馆、东平大押等博物馆先后开馆,一系列的音乐会以及民间文艺汇演将烘托出千年羊城浓厚的文化气息。
亚运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在一起,将留给举办城市诸多“亚运遗产”,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城市和国家或地区形象、旅游吸引力以及投资吸引力等方面。亚运城市推出的一个个亚运吉祥物、会徽标志,被人们熟知和记住,它是亚运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完美结合,都带有浓郁的主办城市色彩,不用文字、不用语言就直观表达了它所代表的城市。例如,广州亚运会具有代表性的南沙体育馆是一个海螺造型,它的创意就是来自广东文化的主体之一——海洋文化。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晓玲表示,举办亚运会是广州市、广州人千年等一回的盛事, 广州的亚运文化活动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向世界充分展示广州的文化和文明。
培育城市文明
亚运会也为广州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亚运会的改造工程,广州市确立了“两心一走廊” (“两心”指天河新城市中心和白云新城,“一走廊”为奥体新城、大学城、亚运城等构成的发展走廊)的亚运会重点发展地区空间格局。天河新城市中心地区将打造“亚运城市”形象标志区。第6届全运会,使得天河体育中心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第一个地标性建筑,而如今广州亚运城雕《启航》,将成为广州新中轴线最新人文景观。结合亚运,建设宜居城市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亚运城完成了广州市的继续东进,亚运城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赛后的利用,届时,经过简单改造,亚运城将成为一个集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活社区,充分体现了“节约办亚运”的精神。
广州获得亚运会的主办权,是希望通过大的赛事推动地区发展,更好地树立城市形象。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办亚运会,广州人都投入了自己的热情。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认为,亚运促进了广州城市的建设发展,增强了市民的凝聚力,同时,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在大的事件发生后可以及时调整,重新制定新的方案决策。并且,不断体现人文关怀,比如有亚运大礼包等活动。市民的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也使得政府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广州市长万庆良说,我们尤其看重通过举办亚运会影响带动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追求新的生活方式。
丰富民族文化
亚运城市展示的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李宗桂认为,地方文化只是以不同的元素、形式,不同的存在方式,表现出来的主体文化。由此,地方文化在进行传播时,要有全国胸怀、世界意识与全球意识,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文化特质的同时,应该思考地方文化与主体文化、当代文化的关系,尽可能把地域文化融于主体文化之中,要在彰显地方特色的同时,始终与主体文化保持一致性。
因此,每个亚运城市文化都在展示民族文化中不同的元素,不同风格,不断丰满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广州亚运会展示了独有的岭南特色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形象不仅有长城、故宫这样大气的代表,更有广州的柔美、木棉的热情等。
同样,亚运的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一个城市的,应该是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亚运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生长成为国家文化中一种新的元素,更好地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让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关注度提高。亚运精神的传播不只是留在一个城市,而应该是留给一个国家,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本报讯 11月5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0年年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年会由南京大学承办,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协办。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57所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小敏,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到会致辞表示祝贺。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大学副校长程崇庆主持。
韩启德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一步步走来很不容易。30年来,我国研究生规模扩大了很多,这对我们大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分类指导,应用型和理论研究型分开来指导,专业学位的要求要细化,包括学制和评估体制,文科、工科、医科都要明确培养目标。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是非常好的组织,要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
陈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担当了中国研究生教育重大问题的研究者、咨询者和建议者的角色,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加强研究生院的自身建设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许钧在采访中认为,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学术前沿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化的竞争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作楣 殷晓锐)
纵论新中国马哲研究60年 学者聚首珞珈贺陶德麟80华诞
本报讯 10月31日,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庆典,庆贺陶德麟先生80寿辰,纵论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等160余位领导、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百余所机构发来贺信、贺词或者贺文,共500余人参加了庆典。
陶德麟先生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钱运录在贺信中写道:“陶德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和哲学学科建设,对武汉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建设与发展更是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与我个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对陶德麟先生的严谨治学、胸怀坦荡、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充满敬佩。”
袁贵仁在贺信中这样评价:“半个多世纪以来,陶先生秉承革命先辈李达同志开创的优良学术传统,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辛勤耕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成就卓著,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了心血和智慧。”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致辞中说,武汉大学哲学学科能有今天的学术影响与地位,陶先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陶先生坚持真理、严谨求实,堪为学界楷模;陶先生胸襟宽广、豁达仁厚,尽展人格魅力;陶先生润泽桃李、奖掖后学,体现大师风范;陶先生孜孜以求、开拓创新,彰显大家气魄。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国、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奎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分别致辞,高度赞扬了陶德麟先生在为学、为文、为人、为师、为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与高尚品格。
陶德麟先生在庆典感言中谦虚地说道:“我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队伍中的一个平庸的探索者。”“如今,越是年老,越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无知,但我的赤子之心没有泯灭。只要有一息尚存,我就会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力争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育。现在最令我欣慰的就是我们哲学队伍的壮大和团结,这是祖国之幸,人民之幸。”(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佃来)
汉语写作:敞开胸怀与世界对话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杨乐)10月29日,当代汉语写作的世界性意义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博雅文学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致辞中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文学也在逐步走向世界,促使我们开始思考当今世界如何看待和估价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认识自己的价值,中国作家如何看待自己写作的意义等问题。文学的根本精神是让人们的心灵相通,我们要敞开胸怀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我们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作家和学者的交流中丰富我们对文学的认识。
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主持。他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如何在文化上为当今世界提供更多的精神资源也成为中国及世界知识分子关注的问题。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认为现在世界对汉语写作的翻译和关注还不够,与其本身达到的成就并不匹配,希望通过这次国际研讨会能够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促进汉语文学更好的发展。
本次会议是首届博雅文学论坛,北京大学中文系表示今后将不定期组织国际文学研究界的交流活动,就当代文学与文化界的热点议题展开对话与探讨。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作家杂志社、文艺报社、中国现代文学馆协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英国务大臣:科技创新合作利双方
本报讯(实习记者杨天波 通讯员徐曼曼)11月8日,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国务大臣文斯·凯布尔博士在京发表了以“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为主题的演讲。
凯布尔在演讲中指出,英中两国需要探讨如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扩大合作,科技创新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目前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项目已经起步,其中包括英方关于“太阳能与燃料电池”的联合投资项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技术局与中国企业签订的关于癌症治疗的创新研究投资项目等。在这些项目中,英方将向中方提供投资与技术转让,而中方也将提供相应的资金与其他资源投入。
对于这次演讲,凯布尔博士下足了工夫,表现出他希望加强与中方合作的诚意。他多次引用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并以多个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为例,指出中国向来是一个重视科技创新的民族。他还多次强调英国的开放态度和中英合作的重要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的发展。
当天的活动只是中英双方加强合作的一次预热。从11月8日开始,中英双方高层开展了有关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密集对话。(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专家在中国地域文化与方言研讨会上指出 百济国汉字音最接近厦门方言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贺 通讯员金美)近日,第7届中国地域文化与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东南方言”、“中国东南地域文化与文学”、“中国东南地方戏曲” 三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韩国著名音韵学者、汉阳大学中文系主任严翼相通过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语言方面的研究,认为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7世纪之间的百济国的汉字音与厦门方言最为接近。百济汉字音声母和闽语声母共同保留了如章组未变(部分厦门话白读)、知端不分、无轻唇音、浊音清化、喉擦音塞音化(部分厦门话)等特征。但同时又认为闽语不太可能是百济音的直接来源。
厦门大学教授朱水涌认为,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中原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累积并成为闽南文化的主体;而边陲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征,构成了闽南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与连续性的空间;闽南文学形象的建构,包含了仁爱、忠义、慷慨豪气的主导美学性格与大海一般开阔、自由和勇于创新的文学想象意识。
这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韩国汉阳大学人文学院、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BK21研究组联合主办,厦门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汉阳大学中文系协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基因或决定人类社会行为 德国学者发现“利他基因”
本报讯 你愿意帮助别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可能是你拥有的基因决定的。德国波恩大学心理学家马丁·罗伊塔教授(Prof. Dr. Martin Reuter)及其团队近日通过研究发现,某一遗传基因的微小变异能够导致捐献意愿的大幅提高——具有这种变异基因的被试者平均为慈善事业捐献的钱款数量是其他人的两倍。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系统科学》。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罗伊塔团队的研究员邀请100名左右学生参加一项“记忆测试”试验。他们需要记忆数字的顺序,之后再尽可能正确地复述出来。每个参与试验的学生获得5欧元报酬。他们可以选择带走这笔钱或者将其中一部分捐献给慈善事业。选择是自愿的,且被试者是匿名的。“我们知道捐款箱里原来有多少钱,所以可以计算每个人捐献了多少”,罗伊塔教授解释道。
试验前,研究人员为每位被试者做了面颊涂片,由其细胞提取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基因分析。此次试验关注的是一个被称作“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遗传基因,它包含一种可以使大脑中某些信号传递物质失去活力的酶,这些信号传递物质中目前最为人所知的是多巴胺。
15年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有两种不同的变异——COMT-Val和COMT-Met。这两种变异在人群中的比例几乎为1:1,区别也非常小——COMT-Val基因所含的酶要比COMT-Met工作效率高至少3倍。也就是说,它会使人脑中更多的多巴胺失去活力。
然而就是这个微小的突变影响了人的行为,“拥有COMT-Val基因的学生平均捐献的钱款数量是拥有COMT-Met基因的学生的两倍”,罗伊塔宣布了试验结果。这是研究者首次证实一个特定遗传基因与利他行为相关。(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潇潇/编译)
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成立
本报陕西讯(记者耿显家 朱羿)为落实今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陕西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合作协议内容之一即双方决定共同建设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10月28日,该中心筹备委员会在农科城杨凌揭牌成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出席揭牌仪式并为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揭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等领导代表承建单位致辞。
据介绍,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将建设成为我国一个集科研、培训及信息交换为一体的开放式、最具凝聚力和推动力的重要平台。吸引和集聚全国各地的“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对西部地区和全国不同区域的现代农业模式、涉农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开展研究,提出适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思路,充分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同时将通过整合学术界的资源优势,重点针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村干部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开展侧重于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
据了解,该中心年底前将在杨凌举办现代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发布2010年度科研成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揭牌
本报广东讯(记者翟江玲 通讯员广大轩 陈佑武)11月2日,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聘请我国行政法学科奠基人应松年教授担任主任。
该研究中心系广东省高校第一个从事公法研究的专职科研机构,旨在通过整合公法研究力量与公法研究资源,联络和沟通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实践部门,打造出一个特色明显,成果突出,理论水准高,协作攻关强的公法研究团队。应松年表示,中心将坚持理论研究服务地方的宗旨,紧密联系广东实践,着力研究广东法制中的前沿问题,破解理论公法难题;不断增强法律研究的能力,完善法学学科的建设,推动政府法制,促进司法公正,要把中心打造成广东法制共同体的交流平台。揭牌仪式后,举行了首届公法高端论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