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林 1929年生,研究员。1946年3月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参加革命工作,任民运工作队员、组长、中共城关区委委员。1950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学习、任教。1961年5月调红旗杂志社做编辑工作。1971年1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7月调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1979年4月调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后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任经济组副组长、组长、室务委员,兼任国家体改委委员、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1983年6月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89年10月调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1994年4月至2001年4月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为“八五”、“九五”、“十五”经济理论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现担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顾问。
主要专著:《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再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经济学论文自选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有:《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1978年3月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门新的学科。近些年来这一学科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科研成果也相当丰富。取得这样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事此项工作的学者,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和编纂国史。
阶级立场决定阶级利益
研究和编纂史书,一定要从史实出发。由史料成为史书,观点是不可缺少的。观点体现在史料的鉴别真伪和取舍主次上,体现在对史料的分析上。而这归根结底取决于站在什么立场上。不同阶级的立场,集中体现着不同阶级的阶级性,体现着不同阶级的阶级利益。
......(作者:有林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