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京举行 专家预测明年进出口形势不乐观
本报讯(记者王宙)10月16日,以“贸易争端与调控迷局”为主题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世界经济运行趋势,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就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而言,只有中国才具备经济结构转换的能力。中国始终在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未来必将释放出潜在的、巨大的内需。王建表示,“从明年开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会开始下行,到2013年可能碰到一个大底,唯一能够救中国的就是城市化。”
针对王建的观点,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David Dollar)回应说:“二次探底对美国来说不太可能。”他认为,美国经济现在发展的速度比以前要缓慢,但它在不断地、逐渐地恢复,现在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协调是比较好的,世界经济也不会有二次探底。
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经济与金融处处长安妮卡·梅兰德(Annika Melander)表示,现在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疲软,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日本和美国都在恢复,欧洲比预想的恢复势头还要更好一些,尤其是德国。但是,现在还不太确定这样的恢复是暂时性的,还是可持续性的,而非常明确的是,现在世界经济仍然非常脆弱。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当前国际热钱将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要特别注意热钱进入房地产业,“开发商缺钱,正好被人抄底”, 热钱进入房地产业会使中央有关房地产调控的许多政策效力降低。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的一点是由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模式转向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国家战略的调整,至少需要30年才能完成转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当天的论坛上公布了该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作出的预测,他们认为,今明两年,经济运行温和放缓,最关键的是中国“明年进出口形势不是太乐观”。(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范曾获法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本报讯 10月8日,祝贺范曾先生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著名画家、学者范曾,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庆善等出席会议。
王文章说,范曾先生一直以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形态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影响。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家与研究者摆脱趋利的时弊,潜心创作,以国际化视野和世界性坐标,为中国的文化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今年9月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巴黎爱丽舍宫授予旅法著名画家、学者范曾“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在促进法中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是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
范曾在感言中说,“此次授勋并非我个人才华盖世,而是因为我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和五千年中华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文学院院长莫言、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等先后发言。(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蕾)
城市化进程亟须解决公共财政问题
本报记者 唐红丽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10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财政”为主题的2010中国公共财政论坛上,与会专家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公共财政应如何发挥积极功能,引导及推进城市化的后续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已被列入其中。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0%以上。虽然比之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中国目前仍存在差距,但较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仅10.6%的城市人口比率,这个数字仍然反映了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林双林指出,在城市化突进时代,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地域大幅拓展并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大城市连绵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相继上升,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城乡经济差距、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转换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相继浮现并恶化,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对于这些重大问题,经济学家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具体有效的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指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的转变要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但城市化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农村基础教育、环境污染、城市新移民、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与公共财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公共财政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
林双林指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对比,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与会学者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方向及挑战,并提出发展大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方向,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与会者认为,中国城市化面临许多问题,改革公共财政促进城市化进程,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要加大城市建设研究和规划力度,加大交通、卫生设施、生活设施、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的力度;加大教育投资,改变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中小学教育体系,尽快实行12年义务教育;加大医疗卫生投资;加大廉租房建设;增加地方政府财力,允许地方政府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资源税等,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建设债务,增加地方政府的增值税份额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美国角度看当代儒家哲学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贺)10月15日,美国著名汉学家、威斯里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哲学系主任安靖如(Stephen C.Angle)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题为“从美国角度看当代儒家哲学”的学术演讲。
安靖如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分别从了解中国哲学、爱好中国哲学、学习中国哲学和传授中国哲学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谈了自己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谈到“开放与封闭”这一问题时,安靖如认为一种文化或者哲学在面对时代变迁而不得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应当做好开放的思想准备,要有接受外界批评的心态。只有做到了这些,这种文化或者哲学才能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演讲中,安靖如重点论述了他对孔孟思想和宋明理学的看法。他认为,人有“恻隐之心”,人与人之间具有社会感情。先秦儒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了宋明理学,关注点就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扩展到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甚至人与非生命物体之间的关系。关于“知行合一”,他提出,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件事情或一种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那么,我们就能够对这件事情作出正确的处理。其中,具有敏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交流讨论中,安靖如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儒学院的师生就其研究领域的态度问题、秩序与自由问题及儒学的未来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威斯里安大学已经达成合作意向,每两年举办一次“中美学术高峰论坛”,首届论坛将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创新性能源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诺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在华侨大学发表演讲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贺 通讯员张进军 朱考华)“要大胆地进行能源品种的创新,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原子能等等。虽然这些创新性能源在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但它们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10 月17 日在华侨大学演讲时作出以上判断。
马斯金指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中国经济数十年的飞速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要大胆地进行能源品种的创新,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原子能等等。他还指出,虽然这些创新性能源在短期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但它们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马斯金表示,“华尔街是否操控着整个世界的经济”这种传闻由来已久,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但是,在他看来,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绝无此事。在 2008 年“金融海啸”之后,华尔街几近崩溃的边缘,而世界经济仍在正常运转。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金融中心不止华尔街一家,还有伦敦、东京、上海等等,它们对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斯金表示,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有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如果有志于成为未来的“经济新星”,务必在数学上多下工夫。马斯金赠给华侨大学学生三句话:“享受学习,享受研究,淡泊名利。”(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首届中国文物复仿制论坛开幕 文化复仿产业化发展为研讨主题
本报陕西讯(记者耿鑫 实习记者朱羿) 10月16日,首届中国文物复仿制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海内外文物复仿制领域的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近百人参加了该论坛。如何利用精品文物进行延伸开发,使文化复仿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此次论坛研讨的主题。
该论坛旨在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加强中国文物复仿制品及工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行业繁荣与稳定发展,同时构建一个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高端交流、对话平台,并在此平台之上展开思想沟通与经验分享。
文物复仿制工作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确保文物安全,丰富博物馆陈列和科研对象,并为社会各界提供艺术品,满足社会各界的精神需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文物复仿制工作虽然已被全社会所承认,但在产业经营理念、市场化程度、产品创新研发、复仿制工艺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海外同仁的交流合作也较为缺乏。与会嘉宾先后就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振兴文物复仿制及文物复仿制产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再现传统工艺、弘扬古代文化等主题发表了具有专业深度和思想性的演讲。
与会人士认为,首届中国文物复仿制论坛的举办,创造了一个业内人士进行专业交流、经验分享、增进合作的契机,为“摸底”行业发展现状、寻求对策与方法、提升国内文物复仿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供重要的智力与技术支持。
据悉,本届论坛是由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执委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作为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博会组成部分,其间还将举办“国际民间影像创新与发展论坛”和首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颁奖盛典等文化活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汲取易经智慧 注入生态文明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开幕
本报讯(记者陈静)10月16日,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22届国际易学大会北京年会开幕。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易学大会联合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台湾正先书院院长、国际易学大会会长邵崇龄,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明邦,韩国易术人协会中央会长白云山,新加坡易经研究会会长沈树圭等出席。
张维庆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一篇大文章,必须全国一盘棋。人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将生态文明的内涵体现在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生态文明建设要在思想观念、战略规划、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开拓与创新,另外,还要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
邵崇龄在致辞中称,易经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宇宙和人生的问题,其根本问题是希望能在主观的追求中和客观的进步相融合。要在易经的问题上研究易经,这样才能解决历代人为所附加的枷锁,为人类解决烦恼,早日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外学者聚焦针灸经络研究
本报讯(记者郭潇雅 通讯员叶兰兰 吴成海)10月16—17日,由安徽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针灸经络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对针灸经络研究提出了新要求,要更加重视针灸在中医药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认真总结50年来针灸经络研究成果、研究目标、方法手段;更加重视针灸的科学规划;更加重视科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重视针灸研究的疗效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等分别作了中医药、针灸方面的主题报告。国家针灸经络研究首席科学家朱兵、吴焕淦、梁繁荣三位教授,安徽中医学院教授周逸平、胡玲等28名国内外专家代表分别向大会作了学术交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推动现代史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现代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吕莎)10月15—17日,中国现代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现代史学会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副局长明立志,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郭德宏,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谦进,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主持。
明立志指出,中国现代史学会既是中国30年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所取得的成果是弥足珍贵的,要让这些成果对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赖谦进在讲话中说,河南是人文社科研究的宝地,有着丰富的中国现代史研究资源。目前,河南在探索中部崛起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破解。要以史为鉴,尊重历史、直面历史、认识历史、研究历史,找出历史的轨迹,少走弯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5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分别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8个方面展开研讨,系统全面地回顾了中国现代史研究工作30年来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者关注民间信仰与宗教
本报讯 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研究的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来自德国、法国、荷兰、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的论文探讨了张天师封地方神及道教在江南地方宗教构成中的作用;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田海(Barend J. Ter Hear)讨论了无为教与基督教的相似性;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苏为德(Hubert Seiwert)教授探讨了中文语境中世俗化的概念。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邵雍、唐力行、高红霞、徐茂明、周育民等分别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邵雍)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