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佛教史研究传统
近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举办佛教史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讨论会,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佛教史研究,加强东西方佛教史研究方法上的交流。
与会者围绕“中国佛教史研究者为何忽略与印度、中亚、日本佛教之关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中国佛教史研究中语言知识与训练为何缺失,欧美、日本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取向究竟是怎样的,该如何重新检讨佛教史与政治史、艺术史、社会史等领域的综合研究方法”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在总结中强调,我们首先应该回头看,回顾并恢复曾经有过的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优秀传统。语文学虽然是一门工具,但过去太过忽略,所以要提倡;而过去的历史学和文献学(特别是教外的文献学)传统,更要发扬,另外还要兼顾政治史、社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总之,我们亟须补缺,接续传统,目前谈论未来如何发展还为时过早。(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震)
专家聚南开研讨唐代文学
10月16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14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唐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阈、新方法、新材料。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至今已28年,经过许多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即积极鼓励多元而有独到见解的个性化学术研究,鼓励学术上的友好交锋和商榷。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围绕唐代文学研究新课题的开拓和深化,新方法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新材料的发现、考释与解读,以及唐代文化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唐代作家作品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此外,会议还安排了一场以“今后十年唐代文学研究的走向”为议题的圆桌沙龙,探讨唐代文学研究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和方向。
本次会议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共同主办,收到论文约120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丽 吕品)
中韩学者建言两国关系
10月13日,第十一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开幕。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金炳局等出席开幕式。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就政治外交、哲学社会、经济贸易、文学教育以及历史文化等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中韩建交18年以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有6.6万名韩国学生在中国学习、6.3万名中国学生在韩国留学。我们必须为两国各方面增进相互了解作出努力。”柳佑益说。
中国韩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韩建交后,在韩国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金俊烨先生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8所高校韩国研究中心发起并组织召开的大型系列学术会议。山东大学于2003年在威海分校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韩国学院,目前有851名韩国留学生,是中国韩国留学生最多的高校。(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静 魏斌)
探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模式
10月11—12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大众报业集团主办,滨州学院承办的黄河三角洲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滨州学院举行。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在研讨会上指出,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山东省学术界要紧紧围绕“如何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如何规划集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如何创建循环经济新模式”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针对性强的成果,为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环境和发展的规律与经验,黄河三角洲环境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新方法、新技术,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唐红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