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赴四川调研纪实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0-13 10:0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需不足问题,而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处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城镇化发展现状如何以及面临哪些制约因素?带着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赴四川省展开了为期7天的调研。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陪同调研。

  如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张梅颖副主席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已就此展开过多次调研,此次四川之行只是其中之一。调研组选择了四川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南充、遂宁和成都。除了听取当地政府领导汇报,调研组更多的是深入城乡一线,观察实情,倾听民声,发现问题。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地处四川东北部的南充市,是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南充,是张梅颖副主席的故乡,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南充。“这些年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南充一点一滴的发展。我欣喜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每次回家的感觉都不一样。”在南充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工作汇报会上,张梅颖直抒胸臆。

  南充位于丘陵地带,人多地少的现实,让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革命老区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地党政领导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发展的愿望化为爬坡前进的动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靠填挖土石方的办法开山造地,建成产业园区,给大批进城农民工解决了“饭碗”。这种艰苦创业的执著精神深深打动了张梅颖副主席和调研组一行。

  在解决进城农民工“饭碗”的同时,南充市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业,如今在一些地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就业或创业。张梅颖考察了南充市顺庆区大坪山村农民产业园。这个农民产业园建于2008年,它的组建原则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政府不搞大包大揽,农民入园与否、选择什么产业完全由自己决定,政府只负责园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当好“红娘”,帮助农民落实贷款,建立风险基金,引导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通过建设农民产业园,大坪山村正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昔日深山区的小村落,已悄然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规划有序的“农家庄园”,而且正在探索一条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即以养殖业为核心,带动发展生物能源、种植业等相关产业。据了解,该农民产业园已建成五个生猪养殖园区和一个钢架大棚蔬菜园区。至今,已有68户农民加入了生猪养殖园区,约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每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大大高于当地农村的平均水平。

  张梅颖对大坪山村农民产业园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要稳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要让留在农村的人安居乐业,过上与城里人同质化的现代文明生活,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

  遂宁市是调研的第二站。这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后发优势明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时,当地政府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力争做到“以小财政办大民生”。

  位于丘陵地带的遂宁市蓬溪县,干旱少雨,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2005年,在民盟中央的协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遂宁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黑龙凼水库。由此,张梅颖与遂宁的干部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近年来遂宁的次数少了,可张梅颖的心里仍始终牵挂着这片她曾经倾注了极大心血和热情的红土地,心系遂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干部群众特别是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黑龙凼水库的建设,极大改变了周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而且它的综合经济效益正日益显现。得知张梅颖副主席要来黑龙凼水库考察的消息,成百上千的农民已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最远的赶了20多里山路,他们中有的手里还拿着农具,有的抱着年幼的孩子。走在簇拥的群众之间,看着一张张笑脸,听着一声声简单而又亲切的问候,张梅颖副主席被感动了,她频繁地走过去与乡亲握手、拥抱、交谈……

  “以前没有水库,我们村很多男劳力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有了水库后,这些劳力就可以解放出来进城打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蓬溪县慧林村党支部书记邓均修说。由于水源充足,当地农民已把水引到了周边丘陵地带,发展起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与此同时,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据了解,当地政府正规划将黑龙凼水库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区,以此带动当地更多农民致富。邓均修告诉记者,水库修成前,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为600—700元,如今这个数字已增至5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他还透露,慧林村今年计划开办5家农家乐餐馆,到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农村休闲度假。这位曾长年外出打工的村支书,如今已下定决心,扎根家乡,带领村民大干一番事业。

  “基层政权要有凝聚力,就要造福于民,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张梅颖强调,在协调推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优先面向贫困,解决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谁的城镇化,谁的新农村,要搞清楚,而不能越俎代庖。”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要逐步提高农村的吸引力,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村失去了吸引力,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在户籍管理上,南充市规定办理“农转非”手续的农民,在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同时,可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其承包地和自留地,继续履行承包合同,从而为当地农民融入城市提供一个平缓的过渡期。

  “这是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张梅颖表示,政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既要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小钱办农民的大事,又要注意发挥政策引导和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搞强迫命令,其中关键是保护好农民的“三权”,即产权、参与权、收益分配权。

  产业支撑是关键 粮食安全是底线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巨大投入与各级政府财力的有限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收入低下之间的矛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但是,由于中国的情况千差万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建立新型农村产业体系,同样如此。张梅颖指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的地区,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道路。

  四川的调研证明了这一点。在此次调研的三个城市中,有的地方采取以农建镇,有的以工兴镇,有的以商活镇,有的是以旅游强镇。例如,遂宁市射洪县沱牌镇,由于依靠沱牌酒业的强力带动,沱牌镇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周边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但是,对于这种不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当地领导也要居安思危,拓展思路,多业并举。

  调研地区多处丘陵地带,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很难发展规模经济,只有在特色经济上动脑筋,想办法;在城镇化的模式上,这些地区大多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走就地城镇化的道路。“这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也在中西部地区。”张梅颖表示,比如遂宁,就面临着很多经济后发展地区的共性问题,有的是瓶颈问题,比如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投资回报率不高,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小城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

  产业是立镇之本,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壮大财政,才能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有效解决小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张梅颖强调,各地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二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密切结合起来。

  但是,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甚至包括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出现了大量侵占耕地、忽视甚至放弃农业生产的不良现象,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及时遏止,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在调研过程中,张梅颖十分关心粮食安全问题,多次表示出了自己的忧虑。她强调,要正确处理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其中,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底线,一定不可逾越。为此,她建议国家要在宏观层面上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引导,特别是要鼓励主产区按照功能区定位发展粮食生产。

  张梅颖表示,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后,如何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当地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土地瓶颈问题,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深层次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深入实践,大胆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在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让广大农民较为充分地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标志,也是各级政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应尽职责。

  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在调研的三个城市中先行了一步。2003年以来,成都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点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的思路,在全国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对于成都的经验和做法,张梅颖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她看来,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化农民,只有让汪洋大海一样的农民变成波澜壮阔的消费需求,才能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避免产能过剩。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扩大内需的平台,是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解决内需问题,解决内需问题就是解决中国发展的瓶颈问题。

  张梅颖指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要通过城乡统筹,让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公共服务。“农民这一伟大的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作出了太多的奉献,我们要有感恩的心理,回馈农民多少都不为过,而不是让这一庞大的群体边缘化而漠然视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如果要感谢一个人的话,那就是邓小平,是他引领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如果要感谢一个群体的话,那就是农民,是农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张梅颖如是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冯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