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战国巴人青铜錞于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0-13 14:2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錞于的用途,《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说錞于是军阵乐器。据晋宁石寨山贮贝器上錞于和鼓的铜像来看,錞于又可用于祭祀集会。据考古发现,此类青铜錞于主要发现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其中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现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这件战国巴人錞于,属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錞于通高68厘米,上径36厘米,底径28厘米,重60斤,其通体完整,平顶,顶上饰有一虎钮,肩部浑圆隆起,周边有较宽的唇边,腔体比例甚高,下口较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硕大,有“錞于王”之美誉。值得一提的是虎形钮的造型栩栩如生,虎头微扬,口部微张,虎尾向上卷曲,虎身向下沉,呈腾跃状,动感十足,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纹勾画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证。在虎钮的周围,还分布着五组“巴蜀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是研究巴文化极为重要的资料。(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