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时代变迁与人口政策调整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08 09:3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彼时的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但是,过多过快膨胀的人口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计划生育政策应运而生。

  人口政策的这个重大调整,有效地缓解了当时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人口压力。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不到30年,人口迅速增长的态势被有效遏制。这些都是学术界所公认的成就。

  如今,3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问题方面,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不单是人口数量问题,还有愈来愈突出的结构问题、素质问题等。

  当前面临哪些人口问题?应当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方式?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引发了从政府、学术界到普通百姓之间的广泛讨论。在学术界,出现各种人口理论的大争鸣,最为激烈的就是关于“一胎化”和“二胎化”的争论。即使在支持“二胎化”的专家学者中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有的主张立即、无条件地放开,有的主张有步骤、有条件地放开。

  是否放开二胎?如何放开?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人口政策如何统筹兼顾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社会、家庭和个人,这三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仍然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化观点来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那么不管是抛去个人与家庭空谈社会利益,还是抛去社会利益无限强调个人与家庭利益,都无异于要建空中楼阁。

  作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人口政策及相关工作也在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更加关注民生与民声。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称呼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在各地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利益导向机制代替了以往的强制手段;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取代了“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日益关注人口结构、质量的“大人口观”取代了以往单纯强调人口总量的观念……

  时代变迁留下的印记,都深刻地反映在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对人口问题以及人口政策的科学而全面的认识,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理论思维,更加真切、深入地把握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人口理论的争鸣恰恰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