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静)9月9日是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百年馆庆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1日上午,“百年守望——国家图书馆特藏精品展”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隆重开幕,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图书馆代表参加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发表了讲话。据了解,这是国图首次面向社会全面展示国图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特色馆藏,展览的开幕预示着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系列活动高潮的到来。
此次展览分中国文献、外国文献、电子文献三大板块,展出甲骨、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宋元明清善本、金石拓片、舆图、样式雷图档、少数民族语文文献、名家手稿等十多个类别。据介绍,展览首次按特藏品展出国家图书馆的珍品,如作为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建馆基础的清内阁大库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有历经劫掠战乱,由国家调拨、最终完善保藏的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天禄琳琅”藏书和甲骨藏书等;有位列清末四大藏书楼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和著名藏书家陈清华藏书;还有为国家藏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傅增湘双鉴楼藏书等。
展览会首次展出了近年来新收集的13件新疆和田珍贵文献,这是从500多件和田文献专藏中挑选出来的,对推进中亚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深入阐释西域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另外,购藏于2009年的明代嘉靖、隆庆间彝文写本《六部经书》是迄今发现的彝文经典抄写年代最早的一部。存世极少的突厥文遗存文献《阙特勤碑》也在本次展览上与大家见面。
展览会上另一引人注目的展项是,用展板形式展出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的95种外国语言文字书籍。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常丕军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时间在9月2日—10月7日,每天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国家图书馆还将举行一系列庆典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馆史展以及“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邮票首发式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