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1902—1931),现代作家,原名赵平复,笔名柔石,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柔石是“左联”早期的常委,也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2月7日深夜,他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两年后,鲁迅悲愤地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表达了自己对柔石等人的怀念。
柔石上海故居位于多伦路145号,就在景云里附近,当年这里是中华艺术大学校址,也是革命作家云集的地方。这是一座三层西式小楼,外墙面红灰相间,前后两个立面还有挑出的小阳台,柔石任“左联”常委时,其办公室和宿舍就在小楼的二楼西头。
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当年见证了中国文坛的风云。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创造社、太阳社等革命文学团体的成员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先后创办了《萌芽月刊》、《前哨》、《文学月报》等革命文学刊物,在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就是这时创作的。如今,这里已经建为“左联”会址纪念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