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热烈祝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成立30周年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9-03 13:4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30年的办院历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非凡业绩,这与几代社科人矢志不渝、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中国社科院、各省、市社科院的热忱支持和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更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英明决策,与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甘肃省社科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向多年来给予我院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组织、各位领导、各兄弟社科院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翻开甘肃省社科院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史。我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64年1月的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工作,1977年12月恢复建所。1979年10月22日经省委批准改建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从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30年历史的发展中,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不断积蓄能量、全力服务发展,坚守学术阵地、发扬甘肃精神,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省内社会科学领域学科设置比较齐全,人才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为全省经济社会提供智库作用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全院的科研工作机构为九所一社一馆即哲学、经济、农村发展、社会学、法学、文化、历史、信息化、政治研究所及杂志社、图书馆。另有国情调查、省情研究、西北创造与发展、社会政策与人口、文化产业、西北民族宗教、金融发展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救助等7个院级、18个所级跨学科非实体研究中心。还建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甘肃省基地、永昌研究基地、党建研究基地和河西分院,经省学位办批准与西北师大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有《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办公室、科研处、行政处和工会。建院之后,我院多次调整完善办院方针,紧紧围绕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始终重视应用对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社科人才,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30年,是人才辈出、开拓创新的30年。一代代社科工作者,围绕中心潜心研究,胸怀大局艰辛探索,心系民众,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建言献策,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专家,谱写出了一曲曲智慧诗篇。截至目前全院有在职职工153人,离退休职工48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优专家3人,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2人、“333”、“555”人才7人。博士13人,硕士46人。硕士以上学位占到科研人员的52%。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40人。总体上队伍精干,结构合理。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30年,是自强不息、硕果累累的30年。30年来,全院科研人员围绕发展、服务甘肃、面向社会、崇尚科学,忠实履行职责,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00余项,平均每年40多项,其中国家级55项,国际合作项目13项,省部级400多项,各类委托课题263项,院所研究项目469项。公开发表论文、研究报告3621篇,平均每年1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60部,完成调研、咨询报告224项;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69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成果,为甘肃省委省政府决策和繁荣我省学术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30年,是围绕大局、服务甘肃的30年。恢复建院之初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在中国风起云涌之际,我院的发展壮大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推动下实现的,我院在真理标准讨论、农村改革、“两西”建设、西部大开发、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新农村建设、发展新能源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中为甘肃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即中发[2004]3号文件)和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即省委发[2004]33号文件)下发以来,几任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3号文件和省委33号文件精神,各项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院党委解放思想、依靠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经过上上下下几次讨论,最终确立了符合我院实际、反映科研规律的“以科研项目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应用研究为中心,以服务甘肃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的办院方针,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经过广泛讨论认真调研,形成了“十一五”规划,确立了“563”目标体系即至2010年,通过建设五大重点工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研究创新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六大研究中心即全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析预测中心,甘肃省民主法制建设研究中心,甘肃省特色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甘肃省省情知识汇集提取中心和社会科学研究信息交流中心。充分发挥三大作用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甘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使我院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体制完善、机制灵活、人才荟萃、学科布局合理、在省内位居前列、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近年来,我们通过创建主题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我院“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2006年是方针确立与目标形成年, 2007年是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年,2008年是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年,2009年是回顾历史与总结提高年(院庆年),2010年初步打算是管理保障与全面发展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提出了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功能转型,推进智库建设,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部先进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甘肃走出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作出新贡献”的奋斗目标,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工作重点,拓展了研究领域,特别是经济、社会、舆情、文化、县域五本蓝皮书的研究、编辑、出版、发行,以及“实践对接”活动的提出和深化,进一步激发了全院各方面的创新活力,提升了我院的社会形象,实现了由“求生存”到“谋发展”的重大转变;院局域网的建设、人手一台科研电脑的配备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四号住宅楼工程建设和院容院貌的整治,初步改善了我院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人才大量流失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全院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事业步入了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业、风正劲足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们不仅得天独厚地得到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润泽滋养,使我们的理性思考根系发达,而且有幸分享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让我们的应用研究天地广阔,我们的事业又搭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发展的快车而稳步向前。30年的不懈奋斗使我们深切地领悟到:改善办院条件要靠发展,解决经费短缺、人才流失的问题同样要靠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更要靠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年来我院出现的心齐气顺、队伍稳定、成果众多、影响扩大等良好局面凭借的就是我们事业的大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新提高。

  回顾3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是我们搞好哲学社会科学学习、研究、宣传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出成果、出人才的沃土,甘肃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则是我们应用对策研究取得成效的考卷,立足甘肃深厚的文化传承、突出陇原地方特色是我们基础理论研究之所以能有所建树的关键,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值此30年院庆之际,我们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向其他兄弟社科院、向省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我院建设和发展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曾经在我院工作过的所有同志和全院职工表示热烈祝贺与亲切慰问!在未来的征途上,我们要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继续以科研项目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应用研究为中心,以服务甘肃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大力开展社会服务;继续发挥社科优势,突出社科特色,与自然科学结盟、向工程技术渗透,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昂首阔步地向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功能转型,推进智库建设,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部先进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甘肃走出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作出新贡献”的目标迈进。

  我们坚信,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社科院和各省、市社科院以及省内各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甘肃省社科院的全体职工一定能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甘肃新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明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