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紧跟着新中国前进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24 13:4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我在上海,当时我刚满16岁。解放初期流行一首青年歌曲《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歌》,我就是唱着这首歌紧跟着新中国前进的。

  1950年我被北方交通大学录取后来到北京,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候思想教育运动很多,1951年春节,我们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去门头沟宣传抗美援朝。第一次听到农民对旧社会的控诉和体验他们困苦的生活,使我受到很大的震撼。通过这些教育,我初步认识到,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保尔·柯察金的话深深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到我们毕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服从分配,唱着“哪里需要就到那里,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志愿”的歌曲走向工作岗位。

  1953年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有幸在这一年被分配到国家计委。一年后,国家计委组建了研究编辑室。在该室工作期间,我先后在国际资料处、计划经济编辑部、经济译丛编辑部从事翻译和编写情报资料工作,从此我就和世界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了世界经济研究局,我成为最早被调去的成员之一。那时候国家计委研究南斯拉夫经济体制,帮助朝鲜、越南制订战后重建计划等等,局里有人参加,我作为助手帮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

  1958年,下放劳动锻炼使我进一步解决了“红专”问题。下放归来后,国家计委世界经济研究局已并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为后者的一个研究室——世界经济研究室,我被分配到世界经济研究室的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组(当时简称为苏新组),工作任务和在国家计委时差不多。1959年,国家计委组织各单位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协作问题”,我室参加了,我也承担了对蒙古基本经济情况和对外经济关系的研究。记得有一次国家计委副主任刘明夫去蒙古访问,就曾打电话让我带着地图去他的办公室,给他介绍蒙古的交通和矿产资源分布。1959—1961年中央交办的任务很多,如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研究苏联经济的结构比例等等。在经济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我完成了不少由世经室分担的任务。有时候交办的任务比较急,下午提出,第二天一早就要交稿,晚上我就在办公室接着干。这个时期,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了不少好评。

  1964年5月,以世界经济研究室为基础、从经济研究所独立出来的世界经济研究所也恢复了生机。在世界经济学界的要求下,时任副所长的仇启华于1978年创办了两份杂志《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译丛》。我在国家计委研究编辑室时曾是他的部下,经他一再动员,我去编辑《世界经济译丛》。《世界经济译丛》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重,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刊登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有关世界经济的理论观点、资料和信息,受到研究、教学和实际经济部门广大读者的欢迎。

  1995年,《世界经济译丛》由于长期亏损被迫停刊,当年我也离开了工作岗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六有”政策使我们可以颐养天年,对比我的祖辈和父辈,我感到无比幸福。去年重阳节前,北京市出台了照顾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和参观游览的措施。我感到社会风气在转变,社会上出现了尊老、爱老的风气。我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前景肯定会更美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