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共和国的“耳顺之年”
张雄(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在世界上最先发展农业文明的国家中,意大利是唯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之交,完成了工业化,不仅最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重新把意大利拉回欧洲文明中心,意大利在没有主要矿产资源的条件下,实现了从欧洲农业文明中心向工业发达国家的转变,开始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这是意大利数千年文明史上的奇迹,具有世界性意义。没有主要矿产资源,曾经使这个民族很绝望。愤激的诗人建议,烧毁罗马和佛罗伦萨这些老古董,以便实现工业化。不过最终结果是工业化实现了,古董也保存了下来。
二战后,意大利通过全民公决,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制定共和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实现军队国家化、恢复政党和新闻自由、实行比例代表制等。60年来的历史证明,这个制度虽然经常患感冒咳嗽,却还没有死亡之虞。战后意大利的政治格局,表面上政局不稳,政府不断更换,其实藏着某种动态平衡。意大利政治犹如戏剧表演,演出场次很多,演员变化很少,主要政治家重复担任首相,没有任期。
现代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意大利国家建设的新成就。现代福利思想的真正基础是政治民主原则,不是简单的慈善情怀。因此,尽管法西斯政府颇为重视福利事业,制定有不少法律和措施,却仍然难以说是现代福利制度的建立,因为这种福利成了领袖“恩赐”,而不是国家义务。没有制度化,更不会稳定下来。意大利真正的现代福利制度,出现在战后共和国时期。随着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完成,加上欧洲联合进程中社会政策的推动,意大利建立了全面稳定的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巩固了民主制度。意大利政治家对福利事业有高度的自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并非所有方面都达到了同样高度。比如,他们投入了很多资源解决“南方问题”,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其中的教训更深刻。“南方问题”长期未获解决,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北方问题”,导致北方分裂势力的抬头。
战后意大利欧洲联合政策的主导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意大利甘当配角,配合法—德轴心工作。意大利有支持欧洲统一的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和历史上的欧洲意识融为一体。罗马欧洲、基督教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等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盘旋。意大利人民总是具有罗马帝国、基督教精神和文艺复兴培育的世界主义(universalism)气度,不太容易出现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欧洲一体化思想不仅成为意大利政府的对外决策原则之一,而且深入广大人民之中,成为公民意识。意大利当然不是一个国际政治大国,无法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相比,也不能和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非常任理事国相比。但是,意大利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世界性影响。如经济方面,意大利仍然属于工业化高收入国家,在中小企业、轻工产品、汽车制造、产品设计、节能电器、数控机床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拥有众多世界名牌。在历史、文化、艺术、饮食、时尚、足球、旅游方面,意大利同样具有世界水平,成为众人向往的地方。(本报记者 赵柯/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