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以多元视角观照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07 10:0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学术委员会、湖北省美学学会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近期在中南民族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主题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来自全国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如何正确理解“少数民族审美文化”概念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认为,民族样态的划分既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有时也具有某些“人为”的和“想象”的因素,应全面看待不同民族性之间的区别。中南民族大学罗漫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之间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泾渭分明,特定的时代精神往往是多民族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着眼于多民族文化环境,把某一民族所贡献的主要文化元素找出来。他特别指出,用“多民族”一词代替“少数民族”的说法更为恰当。

  理性地定位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者的立场意义重大。中山大学高小康主张应尊重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个性,重视挖掘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原生态特质,关注“小族群”文化、“小地域”文化。首都师范大学王德胜则认为,许多研究者本身不是少数民族身份,要想以“还原”的眼光和“原生态”视野“复原”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相当困难。应警惕或克服“旅游式”或“猎奇式”研究心态,把少数民族文化看做独立实体而非某种被补充之物。

  一些学者在发掘原生态特质方面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中南民族大学向柏松根据《后汉书》等典籍的记载,结合清江流域土家族的口头传承,发掘出廪君神话传说与清江流域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原始宗教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邱书婉从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剖析了四川平武白马族的民族心理及其在审美文化模式上的反映。还有学者着力考察中华审美文化史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复旦大学陆扬深入探讨了上海金山农民画这一特殊民间审美文化样式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认为政府的决策应把金山农民画的艺术价值放在首位,将市场效益和审美价值有机统一起来。中南民族大学刘为钦结合我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苏联重视与保护民间审美文化的做法与成绩,以此阐明我国保护少数民族审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发展是本次大会的又一重要议题。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深入分析了审美文化软实力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明了审美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策略。浙江大学潘立虎则对我国当代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修银指出当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两大意义。一是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美学资源,有利于拓展美学研究范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精英艺术与美学、大众艺术与美学之间的裂痕,促进美学研究的平衡发展。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提出“弱小者话语”理论,这个“弱小者”,在西方主要指黑人文化等亚文化。而通过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化与美学,可以找到比弱小者话语更复杂、更辩证的研究模式,这符合我国多民族文化与美学的现状和研究目的。

  本次研讨会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关注和重视弱小群体文化,这既可彰显我国民族院校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民族特色,又能够推动我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与全面繁荣。

  (李国华)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