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部,潜藏于记忆中的是其壮美的风景与质朴的同胞。但这幅美妙的图景之中,总还是少不了那些贫瘠的土地、贫困的身影。然而,先进与落后只是历史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注定要被打上落后的烙印。从落后到先进,闪耀的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光芒。
适度的差距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绝对的平均只能使发展停滞。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中央把思想统一到了“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中,将东部地区确定为发展的战略中心,由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及时地抓住了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引领中国跨入现代化的门槛。
当国家的蛋糕做大之时,人们没有忘记为促进国家发展而付出资源与时间成本的西部。1999年,在“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引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时而出。之后的10年,在中央政府和东部地区给予的资金、人力、科技、产业、教育等各种政策支持与援助下,西部地区获得了全面发展。
西部是中国的后方,是中国的水源、气源、矿源和生态根据地。所以,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增长不同,西部大开发伊始,中央就强调要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积极促进经济、资源、环境与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0年间,在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西部保住了青山绿水、雄鹰草原。西部的发展是辩证法的胜利,保护与开发这一对矛盾体,在西部实践中统一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西部也由此成为“以人为本”理念的首倡者。
2003年之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完善带动了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思路的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指引西部发展的科学指针。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将站在更高的平台之上,创新发展模式,使改革普惠民众。
从当年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到如今举世瞩目的“中国模式”,虽然只是一词之差,折射的却是中国战略布局的大调整与发展层次的大提升。全国一盘棋,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没有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全面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成功的中国道路。
沧桑数千年,西部的黄土地曾经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西部这片承载着中国腾飞梦想的热土正在昂首向前。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