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来自社科界的解读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01 09:41:00 《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西部,疆域辽阔,山川秀美。
中国人有逢“十”念始的习惯。今年,恰值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十个年头,中国西部到底怎么样了?十年中,西部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还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前景又将如何?
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对社科界的若干中外专家进行了专访。
成就辉煌 翻开地图,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仿佛一张彩色的地毯,铺盖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国土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西部。
提起西部,西部人的脸上总是充满自豪!
西部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82.5%。……西部地区与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5%。……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国家先后在三线地区投入2000多亿资金,建成国有企业近3万个……
像所有西部学者一样,说起西部的优势,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充满自豪感!
十年大开发,不仅给中国西部带来巨大变化,无疑也给社科界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8月10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联、青海省社科联主办的“西部大开发回顾与展望”高峰论坛在西宁举办,从一个层面展示了社科界的相关成果。
记者注意到,提到十年来西部开发取得的巨大成绩,一向争论得不亦乐乎的中外社科学者却全都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他们一致的结论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烁着成就的辉煌!
辉煌背后,是一串串坚实数字的支撑。
由西北大学姚慧琴、任宗哲主编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西部蓝皮书),主题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回顾与总结”,汇集了关于西部开发的最新数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1998年以来,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为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值。2008年,西部地区的GDP为58256.58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研究员向记者提供的数据表明,2000—2008年,西部地区出口额年均增长26.4%,在全国四大区域中最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在很多方面成为国家的基地,全国使用的44%的煤、29%的石油、44%的棉花和绝大部分天然气都来自于西部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对记者说。
任何数据都代替不了西部人的切实感受。西部大开发的成就,汇聚在一组组数据中,更凝结在西部人的生活与情感中。
谈到西部人的变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研究员用感性的语言概括出四个变与不变:忠诚老实的品格没有变,但做老实人的观念变了;豪放大度的性格没有变,但人际交往的方式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但开拓奋进的行为方式变了;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没有变,但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质量变了。
变与不变,映现的是新时代西部人的传承与创新,预示着西部人的美好未来!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已经有报道指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部地区GDP增速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普遍高于中东部省份。这种令人深思的现象,被称之为“反梯度隆起”。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学院院长杰弗瑞·萨克斯教授用“十分成功”、“巨大成功”形容西部大开发的成果。这位洋教授正在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已经将西部纳入中国未来40年的发展前景,将西部纳入对共和国成立100年的预测之中。
“从1999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十年后的今天,可以看到这一战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批新涌现的明星城市兴起;神木等偏远地区的小县城,一跃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西部GDP的年均增长和人均收入,至少跟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没有使东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是少见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杨沐先生这样说道。
打开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支持的“中国西部开发网”,会发现,这里汇集了西部开发从政策规划到项目招标的各种信息。无疑,西部大开发直接对接的是数字化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
任重道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1世纪前10年为奠定基础阶段。
陈栋生告诉记者,西部大开发的理念是“新时空,新思路”。其中的新思路主要包括: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推进;新资源观;新优势观;新规划观。总之,突出的是一个“新”字。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则介绍说,西部大开发迄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9年到2004年,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目前,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已经从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从缩小经济总量差距转移到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记者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看到,“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总的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西部大开发还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西部。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西部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前,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软环境有待改善;发展层次低,产业配套不完善;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方财力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资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魏后凯这样说。
肖金成提出,金融发展滞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滞后,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不够,边境经济合作区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缺乏令人瞩目的经济特区,民营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均是西部今后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无独有偶,日本文部省支持的一项研究同样认为,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民营企业。这项研究还提出,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中国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生态保护是西部大开发永恒的话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研究员是研究三江源保护问题的专家,曾主持多项相关课题。他呼吁,必须继续强化对三江源的保护,构筑高原生态屏障。为此,他主持的课题组提出一整套对策建议,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为《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守住三江源头这一盆清水,把青海建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态屏障,这是青海为国家、为中华民族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保住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坚定不移的方针,早已成为海内外关心西部的人们的共识。
谈到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需要研究的突出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冯宗宪教授提出,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将是下一个十年西部研究的基本特点。其中,长期积累的经济社会问题一旦冒头,就会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在下一个十年未雨绸缪,着力加以重视和解决。
孙发平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则提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的核心战略。
关于西部开发的对策建议,肖金成提出,一要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要在环境保护、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工收入上有大的突破,三要在发展特色经济上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四要培育新的增长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魏后凯提出的对策建议则是: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空间布局优化,积极引导外商、沿海企业和开发区西进;进一步打通西部与东中部、东北地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联系通道,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国家支持政策体系。
在未来“十二五”规划中,西部大开发要审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整体布局上应当重点突破;第二,在资源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资源开发上要顾全地方利益;第四,实现综合扶贫和持续扶贫。丁任重的观点代表了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
杨沐先生则提出,西部既是中国的水源,又是中国的严重缺水地区,从整体来说不适合大量人口密集性居住。他认为,西部不适宜发展制造业,而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的发展制造业新路。他建议,收入分配要有有利于西部发展的新结构,应提高西部民众的参与权和分享权。
据悉,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的网站上看到,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研究,国家发改委已经着手组织社会力量,开展西部开发重大问题研究。研究的重点是,2010年至2020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生态建设思路和补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有关问题。经严格评审,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申报的课题得到经费资助。这些变化预示着,科研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有机联结,将使西部大开发具有更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而具有更光明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