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我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同龄人一起,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内蒙古草原。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一个特殊实体——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我们共同用青春和生命创造了一个时代名词——兵团战士!
那年,我15岁。
“羊粪蛋馍馍”和“羊粪蛋汤”
记得到兵团的第二个春节,赶上连队要到乌拉特前旗火车站拉羊粪。由于时间紧迫,连队决定春节加班运羊粪,于是召开了动员大会,并提出了口号:“小节小干,大节大干,气死帝修反!”还准备在任务完成后开总结表彰大会。
到了前旗火车站一看,我们都傻眼了,原来要运的是一整列火车的羊粪。打开闷罐车门,呼啦一下子,周围空气中顿时扩散出带着热气的能令人窒息的臭羊粪味儿。那瞬间就饱和了的空气伴着一股股羊粪特有的臭味儿扑面而来,窜进鼻孔里,差点儿让我们背过气去。 由于羊粪十分新鲜,黏性很大,很容易在运粪的小车上拍打成型。可几个回合下来,我们与羊粪融为了一体,几乎个个都成了“粪人”。我们的头发上、嘴巴里、鼻孔中以及周身上下都沾满了羊粪渣儿,一些淘气的男战士竟用羊粪当子弹互相打着玩儿。就这样,从晚上一直拉到黎明,不知这几十里的凹凸路,我们总共摔了多少跤,更不知有多少时间我们是闭着眼睛走路的。
任务结束后回到连里,我们手不洗,衣服不脱,一个个饿狼似地扑向饭盆。我一抬手,几个羊粪蛋咕噜咕噜地滚到了汤盆里,就势捞了出来;接着,又不知谁身上一团羊粪蛋从帽缝里掉进了放干粮的筐里,就用手又给扒拉出来。我们满不在乎,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大吃起来,那汤、那馍馍真叫一个香啊!此刻,什么恶心、不干净,统统抛到脑后去了。片刻之后,大家相互看看,突然喷笑出来,一个战士还滑稽地吆喝道:“大家快来吃啊,羊粪蛋馍馍,羊粪蛋汤!”
几十年过去了,拉羊粪和表彰会的事几乎被遗忘了,但那独特的“羊粪蛋馍馍”和“羊粪蛋汤”却令我们难以忘怀。
这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饭菜。
重回故地
也许这块土地不会成为旅游景点,因为她面积太小,甚至在地图上都可以“忽略不计”;还因为她太“破”了,“破”到没有丝毫美感。但再小再“破”也不能抹去她留在我们心底的记忆,因为那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圣地!那里有我们日思夜想的土坯房、大水渠、庄稼地、白杨树和羊群……现在,它们又呈现在眼前了。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又回到了这里!
乌拉特前旗,这颗位于河套地区的塞外明珠,如今已发展到10万人口的规模。昔日大街两旁的邮局、礼堂、一中以及县政府周围新建的建筑群,它们的变化令我们惊讶。如今全县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形成了以乌拉山镇为中心,京藏高速公路和110国道为主干的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交通网。那公路上白蓝相间的蒙古包特色的牌楼、成吉思汗属下大将的雕像以及公路两旁的绿色屏障,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沧桑巨变。
随着祖国建设的发展,昔日连队的驻地已被征用,虽然留守在这里的战友们仍住在当年的土坯房里,但仍能从很多细节里看到变化。在这里,我们嗅到了泥土的芬芳——葵花的艳丽、枸杞的鲜红以及即将收获的瓜果蔬菜,让我们看到原来以小麦为主的种植方式已经被这些经济作物所取代。在欣赏一望无际的葵花地的同时,我们还品尝了久违的“连队牌”西瓜。这些留在心底里的味道,如今又真切地感受了一回,感觉非常亲切。听留守在这里的战友说,除了国营农场正式职工每月都有一千多元的工资外,他们自种的各种经济作物也能以不错的价格卖给国家。多方面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连孩子去前旗上学都有固定的班车接送了。听到这些,我们感到很欣慰,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安镇是连队的另一处驻地,我们大多数兵团战友认识这里,都是从街上照相馆和百货商店开始的。今天故地重游,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了一个贴着“照相”二字大牌子的平房,希望这里就是当年照相的地方。回顾当年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娃娃们,带着对父母、家乡的思念来到兵团,唯一能寄托思乡之情的方式,就是到照相馆里拍个照片寄回家。
街上所有的景物都成了我们感情的释放地,尽管很不起眼。但如今来到跟前,依然令我们驻足,徘徊许久。
然后,我们又回到了被誉为塞外明珠的乌梁素海。原来夏时芦苇荡、冬令大冰盖的灰色记忆,如今被眼前的银光闪烁、波光浩渺的湖水景区所取代。在这里度过青春岁月的我们,今天再次投入到她的怀抱,禁不住深深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沐浴着阳光,然后任凭湖面的水花抚摸着面颊。偌大的湖面上,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发出“沙沙”的阵响,它们仿佛在向我们频频点头,伸开双臂,迎接我们这些久违的老朋友回到这里。
看着这大片的芦苇,不由得想起当年我们自力更生,用它们编织“席梦思床垫”的往事——在我心里,那是世界上最舒服的“沙发床”!
四十年之后重回故地的“圆梦之旅”,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兵团生活是我们那代人与祖国同甘共苦的一段浪漫人生,虽然短暂,却影响了我们一生。经过这段难忘岁月洗礼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生活中,我们有时有了忧愁或烦恼,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这段往事,甚至回一趟“家”——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向这里的一草一木诉说心语。
见证历史
时间如梭,转眼间,我与共和国一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2009年,适逢祖国六十华诞及纪念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十周年两大喜事,我特意梳理了自己这几十年的思绪,感慨万千。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兵团战士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时代产物,或许这一代人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点:只有祖国繁荣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安心日子!
作为一名兵团战士,此生,我们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伟大的祖国——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