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西语言文化交流中的翻译与误读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9-18 09:3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梁燕城与桑宜川对话录
  梁燕城

  

  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曾先后任香港浸会学院(现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加拿大卑斯大学(UBC)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主任,并担任加拿大西三一大学(TWU)教职以及中国内地数所大学的客座教授。1993年在加拿大创办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并出任院长,该中心为加拿大政府国际发展委员会(CIDA)唯一拨款支持的华人研究机构。梁燕城博士还是在加拿大出版的《文化中国》学术季刊主编,同时也是香港《信报》和加拿大《明报》专栏作家,美加四大城市中文电台时事评论员。代表作有《寻访东西哲学境界》、《中国哲学重构》、《文化中国蓄势待发》等。

  桑宜川

  

  澳大利亚梅铎大学(Murdoch University)语言哲学博士,师从著名语言哲学家、德国学者贺思特·鲁索夫(Horst Ruthrof)教授,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主要从事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工作,现为加拿大环球教育服务公司董事长,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以及曼尼托巴大学(Manitoba University)《世界文学》杂志国际编辑。近期策划并主编中国语言文化“误读”系列丛书,其中《误读的语言》、《误读的哲学》、《误读的历史》、《误读的民俗》、《误读的宗教》、《误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将陆续出版发行。

  ●我们所讲的许多真理和价值观念,比如孝顺、爱国、爱人等,都与我们的语言文化很有关联,这些都需要领悟,需要通过具体的过程来理解。然而当讲西方语言的人用逻辑和经验来试图表述和论证这些观念时,便会遇到困难。

  ●还有许多类似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英文词汇,在西方语境中原本都是很好的褒义词、中性词,可是当它们被翻译引入了中国文化以后,却产生了歧义,甚至原词意已变得面目全非了。

  ……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