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李扬出席《财经》论坛时指出 经济虽已趋稳 恢复增长仍需努力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17 14:1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王建峰)9月,全球金融危机艰难探底,经济复苏曙光出现,金融活动日渐活跃,各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尺度未变,通货膨胀预期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财经》论坛围绕“金融与地产: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出席并就“经济展望与金融稳定”议题发表演讲。

  李扬指出,经济虽已趋稳,出现向好的势头,但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货币政策面临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经济最终恢复增长,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淘汰、全社会的投资有效增长、民间资本全面恢复活力、国际直接投资(FDI)恢复正常之后才能实现。

  李扬在谈到中国经济恢复的动力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出口和投资,我们非常希望消费能够发生作用,但是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从1980年消费占GDP接近60%,到2007年接近40%,有近20个百分点的下降。在短期内,消费增长很难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主要是居民的行为,而居民要增加消费,首先必须增加收入。换言之,消费增长受制于国民收入增长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因此,要想启动国内消费,必须首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多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消费的变动相当缓慢。近年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我国消费率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可以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程度。

  李扬认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依赖投资,而不是净出口。他说,全球经济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外需必然萎缩。目前全球经济下跌的势头可能已经被遏制,但恢复增长显然还有待时日。经过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也确实需要改变以往依赖外需拉动经济的增长格局。据海关统计,2009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23.6%。更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出口与GDP增长关系比较疏远,而进口则与GDP增长关系较为密切。关键原因在于:进口与国内投资密切相关,而中国经济从来就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所以,进口下降幅度超过出口,表明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中国经济恢复主要依赖于投资,但是增加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存在一些机制性和体制性的障碍,这些障碍使得中国非常高的储蓄很难有效地进入投资的领域。

  李扬最后强调,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克服金融危机,不仅要靠科学、有力的宏观调控,而且要靠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有国家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国有企业发挥骨干作用,而且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和民间资本投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等共同参与了这一议题的发言,并就“经济复苏、通胀预期与资产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退出机制”、“通货膨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等发表了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