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延边地区劳务输出、民族教育国情调研”
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祖国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对新形势下边疆地区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与探讨,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院边疆中心副主任李国强研究员主持的国情调研项目“延边地区劳务输出、民族教育国情调研”深入到东北边疆地区,针对在这一地区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诸如劳务输出、少数民族教育问题进行调研。
依托基地 事半功倍
课题组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与当地出入境管理、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建立广泛联系,以座谈会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此外,课题组还进行了入户访谈,虽然历经艰辛,但还是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多年的调研工作中,边疆中心与边疆地区各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2007年3月边疆中心与延边大学联合建立了“东北边疆地区国情调研基地”。此次调研就依托这一基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协调工作,特别是解决了调研中最突出的语言障碍问题,队员们两人一组深入到村户家中进行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掌握了不少新的信息,使得国情调研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做好预研 确保调研顺利开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东北亚腹地,与俄罗斯、朝鲜接壤,辖延吉、图们、敦化、龙井、和龙、珲春6市和汪清、安图2县,其中有5个边境市县、22个边境乡镇,境内中朝边境线长达522.5公里。延边州共有朝鲜族人口80.1万,占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的41.6%。该地区是东北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窗口和缩影,其典型性十分突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延边地区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图们江流域开发问题、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劳务输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东北边疆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对该地区的调研不仅对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相邻国家间的双边关系也十分有益。”李国强介绍说。
调研组选取延吉、图们、和龙、珲春等具有突出边疆民族特点的地区作为典型观察点,以点带面,对影响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确保调研的顺利进行,课题组成员在调研前多次研讨,发现东北地区对外劳务输出和民族教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决定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调研。对外劳务输出是研究的基础,关于民族教育问题很多是与对外劳务输出相联系的,因此在时间上就先对劳务输出问题调研,后再开展民族教育问题调研。调研共有10人参加,分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延边州4个县市的工厂、商店、学校进行调研,访问82人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49份,并形成了1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
揭开人口负增长之谜
调研中课题组了解到,由于独有的地域、民族、语言优势,近年来延边地区劳务输出(主要是向韩国输出)已经成为延边州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官方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对外劳务输出带来的资金流动达10亿美元之多,这在缓解边疆地区就业压力、改善贸易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消费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一些问题。给调研组印象最深刻的是“空巢家庭”的现象,很多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延边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失,使得朝鲜族的生育率不断下降,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李国强分析,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而且对民族的传承、民族文化的延续不利。由于边疆属于国防第一线,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大量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给边疆保卫带来很大压力。另外,引起调研人员注意的现象就是,对外劳务输出所带回的资金大多都用于消费,并没有进行再投资。如何利用多达1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升值,成为延边地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民族教育后继乏人
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好多孩子的双亲都外出打工,那留下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调研小组开始紧锣密鼓地针对民族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朝鲜族本身是一个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外劳务输出之后,带来了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据调研组到延边州民族中小学校的调查,在大多数学校中留守儿童已经占到全部学生数的40%—50%,有个别学校甚至已经达到70%—80%,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等各个方面都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与留守儿童相对应的是外迁的朝鲜族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另外,在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一大形势的影响之下,大量的教师也出外务工,造成教师人才严重流失,给民族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影响。民族地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双语教学问题,由于在现在社会中,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很多孩子都不再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一系列调研,李国强认为所收集到的资料与立项时所论证的内容基本吻合,延边地区对外劳务输出所带来了种种问题,首当其冲就是民族教育问题。
建言献策 促民族地区发展
针对调研中了解到的问题,调研组经过分析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第一,对于对外劳务输出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二要改变现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把职业教育摆到重要位置上。三要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既要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又要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第二,对于人口与民族传承问题,应适度调整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解决农村朝鲜族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鼓励朝鲜族男青年娶同村近村的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锡伯族等兄弟民族的女青年,能够有效解决大龄青年过剩问题。针对朝鲜族人口婚育观念转变较早的现实,不宜过度提倡晚婚晚育。大力宣传新风尚和新生活消费方式,提倡过简朴生活,反对互相攀比,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婚娶观念。
第三,进一步完善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必要成立对外劳务合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延边州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单位和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强资质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大对招收外派劳务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广告的管理力度,严禁非法广告、虚假广告、夸大事实的广告,对违反广告法者应予以追究。进一步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的境外管理。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基地的建设。建议由商务局、发改委、物价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对外劳务输出中各个环节的收费作出明确规定,使各类收费进一步规范化、明晰化。
第四,关于突出的对外劳务输出所带回资金再投资问题,课题组认为,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朝鲜族对外劳务人员创业工作,加强政策性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回国劳务人员创业的扶持力度。
为缓解延边地区突出的民族教育问题,课题组建议,首先,要对单亲、无亲儿童教育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长期关注单亲、无亲儿童教育的机制。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单亲、无亲儿童的问题,需要从“解决”到“应对”思维的转变,各项“应对”活动都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社区、学校、家庭等多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努力。
其次,在当前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各级政府仍要坚持教育优先、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和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探讨改革拨款的有效方式,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好地作用于民族教育教学和科研。建议中央和相关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包括朝鲜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后备力量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比如定向培养、定期轮换、优先给予考研机会等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鉴于师资培训对边疆地区民族教育的重要意义,地方财政又存在实际困难,建议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同筹措专款,建立长效机制,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分期分批地进行专项培训。
再次,应尽快起草制定《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条例)》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条例》,修订完善1993年9月15日颁布实施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建议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由东北三省朝鲜族迁出地的地方政府与迁入地的地方政府协商,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在朝鲜族流动人口聚落较多的地方开展联合建立公办民族学校的试点,进而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调研中,李国强一再强调,要多听多想多实践多动脑,扎扎实实做研究,实实在在出成果。此次调研吸收了许多年轻的同志参加,通过调研他们不仅培养了求实严谨的研究精神,而且也使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