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2010学年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侯惠勤,研究生院副院长文学国、赵芮,以及安东石油技术集团公司副总裁曾斌先生等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勇主持。
开学典礼上,李慎明代表社科院党组向新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与诚挚的欢迎,向研究生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教师节的祝贺并对他们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慎明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所文科研究生院,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院30多年来,研究生院在党中央、国务院及院党组的领导与关心下,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资源与师资力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精神产品的培育和生产场所,高等院校如何按照特定社会的性质和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创造的社会功能,是摆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建设问题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使命。我国的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所以,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希望研究生院的全体师生始终牢记办学宗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出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李慎明还就青年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出五点希望。他说,第一,青年要酷爱读书,把读书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珍惜有大块时间读书的美好时光。第二,要探寻科学读书方法。一是读经典,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原著,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二是要读精品。读一本好书获得正确的知识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人的各方面能力。三是要读点平时没读过的其他类的书,汲取各种不同的精神营养,并把这方面的学习同加深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四是要探寻和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例如 “提要钩玄”法、“走马观花”法、“放射阅读”法、“交替学习”法以及“比较阅读”法等等,尤其要在实践中摸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要上升到规律认识。理论上的成熟,不仅是一个革命政党而且是一名称职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熟的重要基础与标志。第四,要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一定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到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间,了解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呼声,向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求真知、求学问。第五,要学以致用。青年学生要培养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学术品格,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要塑造正直、诚实、忠厚的道德品格,勇于担当、负有社会责任感;始终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要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做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真学问,干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业。
刘迎秋代表研究生院党政领导和全院师生员工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为我院人才培养作出卓越贡献的各系(所)领导和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研究生院与一般大学不同之处在于,31年来研究生院始终实行的是“师徒式”培养方式。这不仅仰仗于研究生院的导师数量多、学术水平高、社会名气大,多数导师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点或重大课题,能够“手把手”地带学生读经典、做调研,也仰仗于历届学生精忠报国、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经研究生院培养并最终完成学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走上工作岗位的历届研究生,大都陆续成长为各条战线的重要骨干和领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刘迎秋希望广大同学能够站在时代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时刻牢记 “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奋上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窗”,开始自己的学海之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行并重,德业双修,不辱使命。
据了解,2009年研究生院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631名。其中内地研究生599名,港澳台研究生16名,外国留学研究生16名。
导师代表侯惠勤、在校生代表及新生代表等先后发言。开学典礼上,还宣读了《关于表彰2008—2009学年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的决定》、《关于表彰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关于对2009年研究生优秀论文进行奖励的决定》及《关于评定2008年度安东石油奖学金的决定》,对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举行了颁奖仪式。(彭博)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