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17 14:0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那天下午,我到社区的理发室去理发,那位女理发员不在。一会儿,她回来了,忙着解释说,小孙女的学校让填一张参加暑期活动的表格,她到社区办公室去盖章了。她的小孙女才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放暑假,要填什么表、盖什么章呢?一面理发,一面交谈,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小学生放假,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要安排学生参加暑期活动,学生回到社区、村庄参加志愿活动,参加活动的内容和表现情况,要在统一印制的一张表格中填写清楚,并由居委会、村委会盖章,开学后交回学校。据说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要填这样的表格。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如何呢?据了解,许多小学生放了暑假,根本就没有参加什么“志愿”活动,但开学前也必须把填表格、盖章的手续办完。于是,家长们就到居委会去盖章。都是街坊邻居,居委会哪有不给盖章的呢?至于表格中要填写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内容和表现,就由家长们自己填啦。

  我说:“这不是弄虚作假吗?”

  女理发师说:“完全是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可现在不都这样吗?!”

  我说:“这带给小孩子什么影响呢?”

  她说:“这会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弄虚作假!”

  我听了心里一惊。接着,女理发师又说起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礼物的话题。

  我问:“都送些什么礼物呢?”

  她说:“有钱的送卡——购物卡,其实就是送钱嘛!”

  我问:“那家境不宽裕的呢?”

  她说:“买束花送老师。”

  我问:“学生给老师送礼物有轻有重,会不会影响到老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呢?”

  她说:“当然会啦!”

  她还说,现在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老师送礼,总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照顾得好点。

  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儿童的心理,如同一张白纸,首先通过家庭父母,继而通过学校的老师,在一个个稚嫩纯洁的心灵上烙下一道道印记。如果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家长和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教给他们为人要真诚、忠实、勤劳、节俭、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就像用清洁的水浇灌一棵棵幼苗,他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可是,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那些追求金钱、追求享受、弄虚作假、巴结讨好、吹牛拍马以及喝酒、吸烟甚至情色、暴力等不良习气的影响,他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三字经》开头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其实,人生下来,不懂事的时候只有生物的本能,后来具备的人性,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里耳濡目染、逐渐培养而成的。我们究竟要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什么印迹?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要重视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培养和保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