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60年中顺利发展,取决于中国和欧洲能否从第一个60年关系发展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坚持正确的原则,通过业已建立的机制和正在构建的机制,包容历史和文化差异,妥善解决意见和分歧,以平等和互利的精神开展合作。中欧关系不仅在分量上举足轻重,在方式和风格上更是独树一帜,这些方式的延续和成功与中欧之间的合作规模同样具有世界意义。
什么是“欧洲”?
“欧洲”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就像许多欧洲人默认的那样,“欧洲”既代表了欧洲(共同体/联盟)的各个机构,也代表了构成欧洲联盟的各个民族国家政府,还包含了那些尚未加入欧洲联盟,但是在地理概念上属于欧洲的国家。因此,在政治上,欧洲是一个集合概念。
由于“欧洲”概念的集合性和复杂性,我们看到的中欧关系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双边外交关系,也不是单纯的多边外交关系,而是一种结构不对称的,混杂了双边和多边性质的,同时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关系。从内涵、外延、方式和结构上看,其复杂和丰富程度都远远超过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等大国双边关系。这种复杂和丰富的程度更伴随着中国和欧洲自身的快速和结构性变化而加剧。
中欧关系60年在扩展和深化中前进
如果从欧洲的不同结构层面去观察中欧关系,那么过去60年的中欧关系呈现出交往对象、重点领域和政策方法不尽相同的一些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5年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对欧洲外交主要集中在针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双边外交上。1975年以后,中国与欧共体的关系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拓展,出现了与共同体机构和民族国家成员并重的局面,中欧关系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中欧关系开始走向成熟和规范,这与欧盟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洲联盟在对外政策领域里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并开始着手制定欧盟对亚洲和中国的政策。2003年的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主题是“成熟的伙伴关系——欧盟中国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而中国也于2003年出台了《中国对欧盟战略文件》,积极评价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中欧关系出现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欧盟对华政策文件特别强调要在中国社会基层开展外交活动。欧盟对华资助或共同开展的合作范围极其广泛,从关于非法移民问题的高级别磋商、司法与内务领域里的合作、人权对话、企业家培训、基层民主实验,一直到在一些边远省份开展扶贫工作、进行基础教育和维护环境等项目。这些具体的合作渠道使得中国和欧盟社会血脉相通,筋骨相连。在中国和欧盟层面外交大规模拓展的同时,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利益、观念和其他各种力量继续影响,有时甚至左右着中欧关系的发展。由于欧盟在许多对外政策领域仍然采取一票否决的决策方式,因此中欧关系呈现出比其他大国关系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中国顺利通过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增,欧盟对中国相对实力地位的增长产生了疑虑,进而组织了一系列对华关系咨询会,并在2006年10月的对华政策文件中强调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和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
中欧合作伙伴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曾经说:“对于欧盟来说,今后5年没有比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进行合作更重要的战略问题了。”其中关键在于,中国实力的增长明显快于欧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快速增长没有停顿下来的迹象,而欧盟尚未找到重新领先世界经济的灵丹妙药。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世界里,中国和欧盟的相对实力将发生明显变化,中国方式有可能影响欧洲引以为豪的方式,甚至影响欧洲在非洲和世界的影响力。
令欧洲人特别沮丧的是,美国国会可以不断地发出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呼声,而欧盟方面却因为各个不同成员国在对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利程度不同而难以统一起来,“全球化红利”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分配的不平衡再次成为它们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不同态度的根源。比如,中国对德国贸易顺差在21世纪的前几年中迅速增长了近3倍,同时中国对德国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日益增多,引起德国的强烈担心。德国舆论界渲染中国人通过窃取德国技术取得快速发展,给中德乃至中欧关系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德国总理默克尔采取了包括在官邸会见达赖喇嘛等对中国不十分友好的行动;相反,英国已经进入信息产业时代,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占有优势,所以英国官方及智囊机构都认为,英国应当把握住同中国合作发展的机遇。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由于欧美媒体的长期负面报道而日益引起欧洲民众的疑虑。这种民众情绪与欧盟对华政策日趋强硬密切相关。一些西欧大国也开始向美国靠拢,它们提出,欧洲不是平衡美国的力量,而是美国的伙伴。当欧洲人执意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时,美国向欧盟各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你们为什么无视我们美国人的重大关切”。结果,在中欧多年培育了广泛而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欧洲这个战略伙伴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欧美伙伴比中欧伙伴更具战略性。
中欧关系的未来
在过去的60年中,随着中国和欧洲自身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中欧关系从局部的双边外交关系发展到囊括了中欧在超国家机构层面、成员国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多层关系,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形成了中欧之间许许多多的沟通网络和交往渠道,使中欧成为建设性的、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网络和渠道一经建立,必将继续服务于中欧关系的发展。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60年中顺利发展,取决于中国和欧洲能否从第一个60年关系发展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坚持正确的原则,通过业已建立的机制和正在构建的机制,包容历史和文化差异,妥善解决意见和分歧,以平等和互利的精神开展合作。中欧关系不仅在分量上举足轻重,在方式和风格上更是独树一帜,这些方式的延续和成功与中欧之间的合作规模同样具有世界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