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陈秀山:西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人才问题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9-11 09:4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于西部大开发阶段的划分,没有明确权威的说法,从学者的研究和西部实际发展历程来看,一般认为西部大开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05年)是西部大开发的起步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生态保护、各项配套政策的出台。第二个阶段(2005—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标志:200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7年的《西部大开发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较第一阶段来说,这一阶段更重视产业的升级,怎样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规范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制度,怎样提升科技水平,怎样加快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等等。我认为在“十一五”规划结束后,西部大开发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深化阶段。其原因在于,西部的经济增长在今年上半年全国的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个阶段,将会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西部大开发会由点向面扩散,最终会形成大的都市圈和经济带。第二,随着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产业发展基础的加强,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西部将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涌入。

  在西部的今后发展中有两条主线:提升工业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然而,西部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市场,而是人才问题,人才的聚集程度不够,甚至有人才流失的现象。政府在前期的开发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但在后期的发展中要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要更注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要注重政府在市场秩序规范中的作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要做到一视同仁,财政的转移支付逐步从专项支付为主体转移到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随着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人们对西部大开发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但由于西部的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少数民族聚集,不能丝毫降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西部大开发是适时的决策,也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

  (本报实习记者 陈志宏/采访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