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陈耀:发展援助政策应注重成本效益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9-11 09:4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经过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西部地区经济收入与东部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基础设施投入与后期产业发展不同步,产业技术基础薄弱,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业,产业发展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大。其次,在吸引投资方面,国家或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不相适应,政府投资并没有起到带动民间投资的作用。西部的市场化进程比较慢,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发展的软环境不尽如人意;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进入西部的投资相对较少。伴随而来的是,西部建设缺少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尤其是科技的支持。最后,西部大开发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专门针对西部开发设立的基金,可以说目前西部开发的资金投入尚不具备可持续性。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国家的区域政策应当要保持长期稳定性,需要针对西部大开发进行立法。

  国家区域政策的核心应该是国家运用政策资源对欠发达地区实施发展援助,这种发展援助所依据的原则应当是明确清晰的。一是“扶持弱者”。二是“弥补缺陷”。政府的支持、援助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来发挥作用。三是“独立存在”。针对西部地区在全国独有的问题进行政策支持,如民族地区发展、优势资源开发。四是“适度倾斜”。五是“同等优先”。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同样的政策需求,但需要具备严格条件的情形下,国家要在银行信贷、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西部“同等优先”的支持。同时,在政策执行方面也要注意政策有效性问题,各项政策之间要协调配合,避免政策效应被抵消;减少政策的“漏出”效应,使西部真正成为政策最大的受益者;防止政策成本非理性上升,西部开发政策制定需要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摆在重要位置,防止政策成本非理性上升,这也是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的必要措施。另外,在西部开发中要更加重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西部要尽快达到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 (本报记者 乔玲/采访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