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巨匠肖像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11 09:4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Henrik? Pontoppidan (1857—1943)
19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二[丹麦]亨利克·彭托皮丹

  ●生平简介:
  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麦小说家,父亲是个乡村教师。少年时代,德奥两国占领了他的家乡,乡民遭受的迫害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伤痛。
  1873年,彭托皮丹中学毕业后违背父亲的意愿,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进入理工学院,立志做一名工程师。而首都的政治形势和艺术环境改变了他的初衷。他爱上了文学,渴望成为作家。于是他放弃学业,前往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地旅游。回国后,曾在中学任教,同时开始写作。
  他熟悉贫苦农民,他的妻子也是农家妇女,他以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后很受读者与文学同行的喜爱。188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剪掉的翅膀》。1887年开始在《政治家》和《哥本哈根公报》当记者,扩大了视野,进一步充实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
  1895年,经过十年的酝酿和苦心经营,他完成了长篇三部曲《天国》。小说描写一个出身富有的青年,甘愿去穷乡僻壤当牧师,参加体力劳动,娶农女为妻,一心想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然而他的理想不但得不到农民的理解与支持,甚至还遭到鄙视。后来,他抛弃了妻子与儿子,独自回到首都,遇到极善交际的漂亮女人,坠入性爱与宗教冲突之中,在“灵与肉”的斗争中,把自己看成是基督,最终被送入疯人院,在那里结束了一生。
1910年他定居哥本哈根。
  1917年他和另一位丹麦作家吉勒鲁普分别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真实地描写了当代丹麦的生活”。
  彭托皮丹是丹麦现实主义的代表。
  ●主要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除文中所述外,还有:小说《男人的天堂》(1927),自传《寻找自我》(1943)。

  高莽 文/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