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精彩的生活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10 11:2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一次走在马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的女子。走着走着,女子忽然停下脚步,大声地说:“你好,你好!”我四处看了看,发现没有别人,便断定这女子是我的熟人,正准备微笑着与她搭话儿,却发现对方的眼神并没有注视我,她的话语依旧疾风骤雨,神态兴奋不已。我很快回过神来,这才注意到对方手里的手机和纽扣大的耳麦。

  现在,即使是小孩子,也知道这位“阿姨”是在干什么。但如果在30年前,这是我根本无法想象的。

  1979年,20岁的我考上大学,但我土得掉渣,连火车都不曾见过。记忆犹新的是,我坐着生产队到镇上交公粮的胶轮马车到镇邮局去领入学通知书,沿途看见路旁田地里的木头杆上的电话线,就想:什么时候能将这电话线接到我的身边,使我在读大学想家的时候,能随时给家里通上电话?而今天,这一切早成为现实。十年前,人们就可以拿起一个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东西,给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亲人或朋友通话了!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坐同一辆车,几乎每个人都拿出手机在打电话,各说各的,互不串调,这让我这个曾经的“关中冷娃”同样震撼了老半天:没电话线比有电话线还灵啊!

  以前爱做文学梦,对稿纸有无限的迷恋。大学毕业后,常到商场去买稿纸。写好的稿子,装了信封,便偷偷到邮局寄给某一个报纸的编辑部,之后便是耐心的等待。一月或数月之后,总能等到一两份退稿信函。即使如此,我依然对写作执著如初,索性买了更多的稿纸,准备打持久战。谁知没多少年,网络发达了,电脑普及了,写稿不需要稿纸了,就连投稿也不需要到邮局邮寄了,只要找到对方的邮箱,发个E-mail,所有的问题便能搞定。白天照样上班,晚上写成的东西,鼠标一点,就传到了编辑的信箱里。过不了多久,在报纸上就能看到自己的“大作”。

  儿子到澳洲留学,远在千里之外。要是在过去,我和太太必得感受漫长的相思之苦,但现在却不成为问题。朋友只花几分钟时间便给我的电脑搞定一个QQ,与儿子彼此上线留言,约定时间,还可视频对话。着短衫的我,能真切地看到穿着冬装的儿子。“最近怎么样?怎么发手机短信也不回?”“很好啊?噢,对了,老爸抱歉!我换手机号码了。”“好小子!快告诉我!”儿子在对话框中打下一串数字,我即刻给儿子发短信。我刚发送出去,就听到儿子手机收到短信的“嘀嘀”声,儿子说:“收到了。”儿子的声音在耳边,形象在眼前,彼此交流,毫无距离之感。

  以前出差照相,总不忘带个相机,备足胶卷。数码相机出现后,胶卷很快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出外旅游,有好听的故事,不再需要用笔记录,带个录音笔,按下开关,回家通过电脑,从容回味取舍,便能完整地经营自己的文字。

  同学聚会,逢“五”小聚,逢“十”大聚,但有些同学远在国外,在国内的同学有些在约定的时间里,或工作走不开,或家务缠身,依然难以参加,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开设了我们班级的博客,这样,我们有了共同的“家园”。今后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我们有空,就能非常方便地打开我们的博客,“回家”看看,翻翻同学的照片,欣赏有关视频,看看同学的留言。如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上去行使“博主”权力。如有更多的想法需要交流,我们的博客里就存有各位同学的邮箱,发个E-mail,大家就会进行非常及时的交流与沟通。

  有时候想,再过十年,科技不知道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即使我们退休了,即使我们行动不便,我们足不出户,只要我们打开电脑,就能获得非常多的信息,能够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内容,有非常充实的人生。这一切,都是归功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生活在今天真好,我们的心灵不再感到寂寞,我们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的精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