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再访瘦西湖
作者:haowj   日期2009-09-11 11: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孩子,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父亲在瘦西湖,坐上了一条“哒哒”直响的轮船。船很破旧,扶栏都是铁锈,那时瘦西湖的水质并不好,河上到处都漂着死鱼和枯叶。

  似乎是过河到平山堂,人们都站在甲板上四下张望,仿佛是谁家在办喜事,无数个手指在空中划动,像要抓住什么似的。那时,我的手被父亲紧紧地牵着,不能到处乱走。我神情呆滞地遥望着前方,或许根本没看到什么,因为我的面前全是人,我只能在大人们的缝隙间张望着。而我的哥哥比我还要糟糕,他一上船就开始呕吐,他的呕吐使我倍感沮丧,觉得城里并不比乡下好。乡村有多好,那里有宽阔的树林,有各种各样的草虫,有辽远的田野,有五颜六色的野花。袅袅的炊烟会在傍晚之际升起,宛如一个童话。

  弃船上岸,平山堂里烟雾缭绕,有一个和尚穿着红袈裟,很像水漫金山里的法海,他敲着木鱼,声音单调却让我害怕。远处还有杳渺的笙歌,袅袅不绝地传来。我有点精神恍惚,似乎中了法海的巫术,不知不觉地,就朝着佛像跪了下来。现在想想,大概是父命之故——我的童年总是在病中度过,父亲很迷信,整天烧香祈祷,而我却很难过,觉得自己终生免不了乞求宽恕的厄运。扬州的印象仿佛至于此,带着点诱人的凶险和神秘,却使我终生难忘。

  其后,扬州虽说离我的故乡很近,但在二十余年里,我始终没能再去。扬州的模样自然完全忘记,就连以上的记叙也多充满个人的幻想——大概就是那个样子吧!这二十多年中,又有无数人向我叙述过不同的扬州,有说扬州漂亮了,也有说扬州俗气了。他们的叙述增加了我对扬州的兴趣,也使我对扬州有点害怕,但自己总还要去一趟的。于是,心中装载着无数个扬州,我又一次到了那里。

  眼前的扬州已经和我小时候的所见相差甚远,安静得简直像是个乡下姑娘,街道上的行人是那么少,我真怀疑我小时的印象,小时候的扬州到处是人,那样的感受或许是我初次进城的滋味,而我现在是从大城市到扬州,扬州自然是“乡下”。除了福春楼鲜美的食物外,扬州城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它与我久居的城市很相似,却又少其江南韵味,我对扬州颇有点失望。

  但,瘦西湖给我的印象却是从没有过的好。瘦西湖里人并不多,湖面碧波荡漾。几个同学雇了条游船,船娘是个乡下人,很有水乡女子的风情,她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精神,年纪也小,但显得很老练,一定要再等两个人才肯开船。于是,我们一边等人一边逗她说笑,夸她漂亮,她落落大方地应付着,不轻佻亦不害羞。终于等来了两个游客,她便解绳开船,均匀地划着桨,边划边讲解。水面轻轻地晃动着,两岸美丽的柳树缓缓地后退着,像是跳一种柔媚的舞蹈。虽然我们早知道船娘都已经过导游培训,但这船娘对典故和词章的熟悉还是让我们这些中文系的博士惊诧不已。然而我知道她对诗词的理解却和我们完全不同,对于她,这些诗词是实用的甚至没有美的成分,但是这些句子经过她传达出来却具有了美和装饰的意义。她边讲解边划船,一点也不乱。

  船缓缓地漂着,我们也沉醉起来,湖中景色很美,水、桥和岸上建筑都融在一起,非常和谐。我们不断地赞叹起来,我们的称赞让扬州的陈同学很兴奋,他告诉我们,如果再早一天游玩就看不到这么好的景色,原因是为了振兴旅游,园区免费开放一天,所以当日游客太多。感到幸运之余,我又有点悲哀,大抵文人都是这样,喜欢登山临水却又不喜人多。船到了一个地方停下来,我们上了岸,船娘仍然坐在船里等我们。

  岸上的古建筑上面都是题字,我们边走边欣赏。走到一处,忽然听到古筝声从楼上传来,非常好听,大家都被迷住了,便抬头望去,只见窗帘下有个红衣女子正在弹奏,那样子很让人神往,又让人有点伤感。我们站了一会儿,就有人走过来问我们要不要进去听,说每人十元听五分钟,同去的一个朋友想进去,可其他人都嫌贵,最终作罢。于是,那人便叫红衣姑娘不要再弹,楼上的琴声便戛然而止,忽然的寂静让人很不舒服。

  幸亏开船时间到了,我们又上船,继续朝前漂,本以为是到平山堂,但船娘说平山堂是另一个景点,和瘦西湖无关,所以她不能送我们去。

  再次上岸,我们径直走向平山堂,看来我儿时的记忆确实错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