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现行资本监管体系的顺周期缺陷。它一方面加剧了信贷扩张和泡沫形成,另一方面则加深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如何消除这种顺周期缺陷,成为未来银行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9年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交易账户新增风险资本计提指引》、《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修订稿》、《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建议》等四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修改意见。2009年3月,金融稳定论坛(FSF)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已开始着手考察现行资本监管体系的顺周期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所有这些都表明,巴塞尔协议新一轮的修正和调整已经拉开了帷幕。
何谓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由于资本监管框架的约束会随经济周期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经济波动幅度,加剧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更具体一点说,当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资本监管的约束力会被弱化,银行信贷能力增强,这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繁荣和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衰退阶段,资本监管的约束力会被强化,银行贷款能力受到限制,这会加深经济衰退程度,并阻碍经济恢复。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监管的顺周期缺陷,并不是说资本监管框架导致了银行信贷和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信贷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固有的特征,并不以资本监管的存在为前提。顺周期缺陷强调的只是,由于资本监管体系的存在,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波动幅度有所加大,进而也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加剧。
资本监管顺周期缺陷
应该说,资本监管的顺周期缺陷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巴塞尔协议Ⅰ的顺周期缺陷就提出过批评。遗憾的是,2004年正式颁行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顺周期方面并无根本性改进。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新协议所具有的顺周期缺陷甚至比旧协议更为严重。
一是加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以风险为基础来配置资本,风险资产规模越大,所需资本也会越多;反之则会越少。而在现实中,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天然就有顺周期的特征。在信用风险方面,违约率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变化,经济上升阶段,违约率较低(或抵押品价值较高),而在衰退期,违约率往往会大幅上升(或抵押品价值大幅缩水);在市场风险方面,经济上升阶段,市场交易活跃,各类交易性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市场风险和损失规模较小,而在经济衰退期,市场流动性急剧下降,市场风险会陡然上升。所有这些意味着,在经济上升期,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会有所下降,监管资本要求将随之降低,而在经济衰退期,风险资产规模会大幅上升,监管资本要求也随之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保持银行现有资本规模不变,其信贷能力也会随经济周期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上升期,信贷扩张能力增强,而在经济衰退期减弱。
二是导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除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能力、扩大周期波动幅度外,资本监管约束的周期性变化还容易引起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削弱宏观经济政策对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从本质上看,资本监管的存在给银行信贷行为施加了一个新的约束,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确定了一个边界。具体来说,在经济上升阶段,由于风险的降低,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约束会被弱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相对有效;但在经济衰退阶段,监管资本要求会随风险的暴露而大幅提升,银行所面临的资本监管约束被大大强化,信贷能力会因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低下而被严重削弱。在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不能得到提高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很难导致信贷供给的增加。由此不难看出,资本监管给货币政策带来了一种非对称效应,即经济扩张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相对有效,而在经济衰退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会相对低下。
资本监管框架可能的调整方向
总体看来,要消除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可能的调整方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进资本监管的基本框架。从目前的讨论来看,一个重要的建议是改进巴塞尔协议的基本框架,使之包含一定的逆周期因素。具体而言,是让银行在经济上升周期中保持更高的资本充足率,以应付经济衰退时资本监管约束强化可能导致的冲击。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动态资本监管框架,在这种框架下,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将随经济周期波动而变化,这与目前静态的最低资本监管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
建立动态资本监管框架的一个可行做法是设定双层准备充足率要求,即在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之外,再设定一个目标资本比率。监管者可以参考宏观经济状态、信贷增长率或不动产价格等指标,来确定目标监管率。在正常时期,要求商业银行资本金比率保持在目标资本金比率以上。当经济转入衰退,银行资本达不到监管要求时,允许其暂时低于目标资本金比率,但不能低于最低资本金要求。这种双层资本充足率要求可以保证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的时候积累足够的资本金,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减轻商业银行在危机时期所面临的资本金压力,减小其信贷波动幅度。
二是改进现有的拨备计提方法。在实践中,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吸收损失,一种是资本金,另一种是坏账拨备。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本金主要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而坏账准备则主要针对预期损失。通常情况下,预期损失水平都是根据以往的违约率数据推算得出,因此,拨备的计提水平会随实际违约率的变化而变动。总体上看,经济上升期的违约率较低,而经济衰退期的违约率较高,这也意味着,银行的拨备在经济上升期会趋于下降,而在经济衰退时提高。拨备的这种变化,会进一步强化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波动。
从这点来看,建立一个逆周期的动态拨备制度,可能会有助于改善现有的顺周期缺陷。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一个前瞻性的拨备体系,在银行盈利状况良好的经济上升期,加大拨备计提要求,未雨绸缪,以便增强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期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在资本充足率要求中引入非风险性标准。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是其最大的创新所在,也给全球银行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不过,由于风险会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由此也产生了资本监管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尝试在资本监管要求中,引入非风险性标准(这些标准不随具体的风险变化而变动),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顺周期缺陷。比如,设定最高的杠杆融资比率,一旦银行的杠杆率达到目标水平,即使其资本充足率仍高于监管要求,也要求其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收缩调整。当然,具体应采取什么样的非风险性指标,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这个指标应该具备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该指标的设定不能给银行经营行为带来负向激励。
四是改进现有的风险计量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巴塞尔协议对各种资产风险权重的规定,商业银行对其业务发展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压缩风险权重较高的业务,同时发展风险权重较低甚至为零(或巴塞尔协议未曾提及)的表外业务,由此也带来了衍生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这种监管套利行为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却并未减小(甚至扩大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从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来看,现有资本监管框架中那些风险权重较低的资产,所包含的风险并不比贷款更低。由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风险计量体系:第一,拓展风险资产的范围,将以前未曾涉及的资产纳入到风险计量体系中;第二,适度调高交易账户以及表外项目的风险权重;第三,根据银行的资产组合集中度情况,采用递增(甚至超过100%)的风险权重,以避免银行在某类资产上的风险过度集中;第四,采用全周期的风险计量方法,以避免信用风险评级的顺周期波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