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衰退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2008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978年的16倍,提前12年完成了最初确定的目标。
《报告》指出,从中期目标看,我国已经在2008年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在本世纪的前10年人均GDP翻番的经济目标。从长期和中期发展看,我国经济增长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短期发展看,由于2007年下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加剧,2008年9月全球金融风暴和随后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挑战。
金融风暴冲击有限
《报告》认为,首先,中国现阶段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受益于世界的经济繁荣,在重视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同时,也不应该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丧失信心。因为从根本上看,中国目前在国际收支中,仅仅是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对资金和金融项目下的交易仍然是管制的,因此在具体的金融产品上,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对我们造成的直接冲击是有限的。
同时,《报告》指出,中国外向型经济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商品的性能价格比能更好地满足各国的市场需求,因而替代了别的国家的产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各国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扩大而使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应增加。由于中国商品满足的更多的是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国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居民家庭购买力的降低反而更加有可能增加对这些商品的需求。
然而从实际数据来看,我国2008年的进出口增速虽略有减缓,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从整体上看,2008年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来自国际方面的各种冲击(包括上半年的初级产品价格暴涨和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2008年前10个月,在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4.5%,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1.4%,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27.7%,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了16.2%,对韩国和印度的出口增长了41.4%和39.8%。可以看出,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增长势头虽然不如往年,但仍然非常强劲,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则在进一步扩张。
加强自主创新找出路
对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可能遇到的挑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报告》认为,应该看到导致我国过去几年外向型经济迅速扩张的条件,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国内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低汇率、低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要素使用费用的局面,现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次是中国商品向海外市场的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逐渐转入稳定发展阶段;三是全球金融风暴导致的世界经济衰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整体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而减弱对包括中国商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需求。
正如《报告》指出的,我国外向型经济尤其是沿海地区一些加工出口企业目前生产遇到的困难,有些是和世界经济衰退相联系的,如出口订单有所减少,但也有一些是出于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原因。从短期上看,国家通过汇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以及扶持外向型企业的政策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为它们渡过难关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还是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我们不能总是依赖纺织品这样的初级产品开拓市场。
经济衰退也是机遇
《报告》认为,现在由于美国的经济衰退,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较大的回落,有些悲观的预言家甚至认为中国的GDP增长率会回落到7%。但这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将会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中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中,中国所占的比率将会最大。应该看到,这次世界经济衰退实际上又给中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报告》指出,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已经相当大,目前又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这就使得我们对于能源、自然资源、技术、资金、设备的需求都非常大,而国际经济衰退造成的国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迅速回落,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国际资源的良好条件;而在世界金融体系遭到重创的时候,中国无论从银行体系、证券市场还是从外汇储备上看,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这又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提供了资金支持。《报告》指出,我们要大胆创新,谨慎决策,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改善中国未来发展的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