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主要任务(要点)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06 13:2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按照年初院工作会议的部署,2009年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要在其去年以来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实践载体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任务,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半年多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院工作要点共分解具体任务148项,其中直接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的有83项。截止到6月底,已基本落实的有53项,约占63%;正在落实的30项,占37%。还有另一个角度的统计,上半年院党组会议、院务会议、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具体事项92项,各责任单位办理完成80项,占87%。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年初院工作会议部署的改革任务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完成。

  一、上半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在今年院工作会议上,奎元同志从战略的高度,着重论述了我院如何抓住当前机遇,发挥阵地、团队、理论人才作用的问题。特别是在阐述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等问题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抓管理强院”的长期任务,这对于大家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具体地提出了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的任务。这些任务,凡涉及全院性的,都经过有关职能部门和直属机构作了认真的细化和分解,明确了责任和工作进度。大多数研究所对于自身的改革工作也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有明确的进度安排。这期间,我院加强了对改革工作落实的协调和督查。包括科研、人事、外事、财计、后勤、图书、网络、党的工作以及综合部门在内的院改革工作协调小组九个成员单位,坚持每周五上午开一次例会,汇报一周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周工作计划。凡是将要出台的指导全院性改革的文件和规章条例,都要事先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这一时期我院基建、后勤和财务改革任务比较集中和繁重的客观情况,为及时协调和推进有关工作,我们还设立了基建后勤财务专题例会制度,每周一下午定时召开。上述会议,伟光同志每次都亲自出席指导,其他相关院领导也都给予重视,根据分工需要,参加有关问题的研究。今年4月初至7月中旬,在伟光同志和党组其他成员的带领下,院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对院属各研究所、出版社、杂志社等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了一轮普遍的调研。同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了解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和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强了督查督办工作,办公厅成立督查处,对改革措施的落实进行督促检查,并定期向院长办公会汇报督办结果。上半年我院在学科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报刊出版、对外交流、财务基建等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我院建设发展出现了新局面。

  1. 实施科研强院战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上半年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是针对现行课题制为主的科研资助体系的某些弊端和局限性,推出配套和完善的措施。出台了“基础研究学者资助计划”、“青年学者科研资助计划”以及加大后期资助办法等。这些资源配置和资助机制方面的改革,对长期性基础性研究、对学者包括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积累和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这是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方案,整合全院相关人才和资源,搭建开展综合研究、集体攻关的有效机制和平台,更好地发挥我院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作用。这个方案稿将在这次会议上讨论审议。此外,启动了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第二批特殊学科建设项目;成立了“重大问题综合研究中心”;对非实体研究中心进行了清理整顿;提高院级课题经费使用效益、压缩在研课题经费留存量;等等。

  2. 制定《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全面推开聘用制改革

  
为落实人才强院战略,出台了《人才强院战略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院会议作了工作部署。工作的重点,是逐步形成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人才成长、体现我院特色、具有竞争激励作用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抓好以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加大“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力度。院属各单位特别是研究所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陆续研究制定了人才强所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围绕这个重点,今年上半年,还开始实行全院各类人才统一培训机制,共举办6类9期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788人次,努力提高各类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所局级领导班子建设,调整任免了21个单位的37名干部,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加强处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探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推行聘用制改革,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院特点和各类岗位要求的分类管理制度,以建立一种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聘用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多数单位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稳步有序地开展各阶段工作。从初步效果来看,通过实施聘用制,制定岗位职责,各类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和职责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责任和竞争意识,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外,还规范了院内各类人员奖励办法;正在解决现阶段全院各类人员津补贴标准统一和规范问题,已初步制定出全院津补贴调整方案。

  3. 推进外事、图书、网络、报刊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研辅助能力和学术阵地建设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正在系统调研和制定“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执行、协调、组织、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努力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上半年,共召开双边和多边国际会议27个。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对研究所国际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

  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实施了全院图书采购总代理制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我院在图书进出口方面的资质条件,形成资源最佳配置,实现图书采购公开化,争取效益最大化。新的图书采购机制年内可以形成,明年改革完全到位。此外,进一步理顺院图书馆和分馆、专业书库的关系,哲学专业书库、法学图书分馆等已相继建成揭牌;在图书经费分配使用上向研究所分馆和专业书库倾斜。加快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了“一卡通”安装调试,开发了数据库远程访问系统。制定了加强古籍保护的工作方案。进行了地下书库改造的施工。

  在网络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印发全院。分别制定出院属单位和院级信息化项目两个管理规定。落实了向研究所的网络建设经费倾斜支持。继续推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平台建设”和“远程访问内网”项目,在研究生院试行有偿上网的管理改革。

  为提高我院学术期刊质量,形成品牌效应,实施了“学术名刊建设”工程,加大对期刊的资助力度,完善期刊评优机制。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对《要报》组稿编辑工作进行改革,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努力提高信息报送质量。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今年我院所属出版社要在年底前完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任务。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工经所下属的出版社、报社也正着手组建出版报业集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将近半年的筹备,由我院主管主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于7月1日正式创刊,办报机制作了重大改革,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关注。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督办,提高执行力

  重点组织修订了《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和《研究所党委工作条例》。这两个条例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将提交这次会议审议。修订和实施这两个条例的目的,在于规范研究所的领导体制,从制度上理顺领导关系。为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院里成立了专门督查机构,对院党组决策部署、年度工作要点和改革措施逐项分解,加强督办,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规范了院内公文流转,通过建立电子文档跟踪管理系统,文件呈送、批转过程更加准确、及时,提高了办文、办会、办事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水平。严格执行院属单位所局级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制度和出国备案制度,院领导定期听取制度执行情况汇报。初步完成了对院内规章制度的清理工作。重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和“文明窗口”创建活动。

  5.努力推进基建财务和后勤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加强对我院基本建设工作的统一管理,成立院基建工作办公室,按照直属单位管理,负责全院新建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投标和建设等工作,并编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基本建设中长期规划》,对我院中长期基建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阶段安排。大家普遍关心的几大基建项目都进展顺利:研究生院新校区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贡院东街学术与科研大楼建设项目获得重要突破,预计明年年初开始拆迁工作。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长效机制,研究继续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新的思路。对全院办公用房进行了调整,解决和缓解了部分研究所办公用房的困难。全院老干部和职工活动中心建成启用。财务管理改革继续推进,全院137个三级账户中已有101个纳入结算中心管理,剩余36个正在办理过程当中,结算中心对账户的监管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加强了全院经费使用管理,制定并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费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根据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院属单位科研、办公用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制定并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房产有偿利用管理规定(暂行)》,加强房地产有偿使用管理,明确房产有偿利用缴费办法。加大水电节能工作力度,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制定全院节能减排方案,在院图书馆和法学所进行了节能减排试点工作,并对科研大楼有关设施进行了节能改造。

  上半年,召开了两次后勤管理工作方面的会议,对全院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对经费预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作出安排。服务中心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印刷厂改制工作,原图文印刷厂自7月1日起以“社科文印部”名称和内部独立核算方式运营,可望扭亏为盈并提高内部服务质量。启动了会议中心改革,在面向研究所提供更好的会议场所服务及其完善管理方面将会有新的气象。

  我院研究所(中心)和直属单位在各自的改革中,根据全院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例如马研院,在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和职称评审的成果起点标准方面,实行了新的管理措施;哲学所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各方面的改革细化为十大工程和50项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工经所从制度机制、组织文化、人才资源等方面入手,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集科研教学,出版传播与咨询智库为一体的建所道路;法学所全面提出“科研强所、人才强所、教学强所、管理强所”和“走出去”战略,落实改革措施,各方面工作表现出活力;西亚非所建立有关国际和地区重大现实问题及突出事件跟踪研究机制,增强及时提供决策咨询的能力;等等。大家的经验和体会,将在这次会议上进行充分交流。我院各单位的面貌正在发生新的积极的变化。

  我院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取得成绩,我体会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改革的方向比较明确,改革的氛围已经形成。继去年密云会议提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以来,经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院绝大多数同志对于院党组和奎元同志关于改革的要求和工作部署,思想认识上是明确的、认同的。随着改革工作的进展,大家看到了改革的初步成果。求改革、求创新、求发展的意识,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措施具体、狠抓落实。院不仅就各项重大改革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也出台了与之衔接配套的实施方案、规定和办法。各院属单位纷纷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可操作性。院党组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议改革、抓改革,工作求细求实,并身体力行,对于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三是坚持群众路线。院党组重视做好改革的组织发动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各项改革措施都广泛征求意见,一切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发展出发,一切从全体职工利益出发。充分调动院、所两个积极性,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促改革的良好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改革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全院角度看,改革步伐还不够一致,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域和单位的改革力度比较大,进展较快,成效明显,而有些领域和单位则相对滞后,缺乏改革的有效思路,措施不到位;二是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不够,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不足,照旧章办事、因循守旧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执行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一些制度和措施虽已出台,但贯彻落实不尽如人意。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还缺乏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办法,创造性不够强,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实,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四是在推进一些重大改革项目或解决一些重点问题上,还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经费问题、编制问题、职称问题、职工住房问题、重点基建项目推进问题等,还需要多方沟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按照院党组的总体工作部署,到今年年底,我院将基本完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工作。当然,管理体制机制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将会不断地调适、完善,但是,作为阶段性的工作安排,我们将在这一时间内,大体构建起反映改革成果的相对稳定的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框架。现在离年底还有近五个月的时间,我们面临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改革要求,抓紧完成某些至今还未完成的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工作;二是把上半年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各项改革。下半年的工作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请同志们按照院党组要求,齐心协力,认真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

  1.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以完善科研资源配置体系、改进课题管理制度为重点,实施好“基础研究学者资助计划”、“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和科研后期资助办法。基本完成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和第二批特殊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集成实验室”项目论证工作,探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的新途径。改进在研课题年度续拨款制度,有效解决课题经费留存过多问题。继续探索完善我院重大重点课题、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交办委托课题等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学部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中的作用。

  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后,下半年将全面启动这项工作。院属各研究所、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

  2.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继续推进聘用制改革,各单位要抓紧制定岗位设置办法和岗位说明书,签订聘用合同,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确保年底前在全院完成聘用制改革,真正建立起人员“退出”机制。除此之外,抓紧落实人才强院战略提出的其他各项任务,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各类人员考核、新进人才人事代理等办法,加大处级干部单位内部轮岗和院内交流的力度,加强和改进博士后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完成调整我院工作人员津贴和退休人员退休费,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的工作。适时下放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研究所更多的人事自主权。

  3.科研辅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规划。努力形成掌握和扩大话语权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体制,组织好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努力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完善国际问题应急调研的决策机制,健全和创新“国际合作研究”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大对包括人、书、刊、网 “走出去”的扶持力度,集中抓好院级重点合作交流项目,努力发挥学部和研究所的对外交流积极性。

  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图书采购总代理制改革的实施。继续完善服务科研的院图书三级管理体制。建好专业特色书库、专业特色图书分馆、专业特色阅览室。加快院图书馆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按照现代图书馆的流程重组院馆的业务工作。探索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化服务。调整资源结构,逐步加强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推进服务创新。

  建立调动专业特色网积极性的二级网络管理体制,加大信息化经费向研究所倾斜,逐步实行管理、维护、运营职能分离。年底前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和“远程访问内网”项目建设。高质量建好新机房,搞好搬迁工作。在集中建好院统一数据库的同时,加强研究所专业特色网的建设。建立图书资料与网络信息统一协调和使用机制。

  继续加强学术名刊建设,举办全院编辑人员培训班,提高编辑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要报》改革,形成体现我院科研特点的信息报送体制机制。

  要努力办好“一报一刊一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挥其窗口和示范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报》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办出特色,不断扩大在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影响。院属出版社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年底前完成出版体制改革,工经所报业出版集团改革力争率先出现新气象。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名刊名社名馆名网经验交流会”,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出版体制、图书管理和网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名刊名社名馆名网建设力度,占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学术制高点。

  要加大研究生院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适度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按计划完成新校园建设工程。适时召开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制。

  4.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继续推进以办公厅为枢纽的日常行政运转体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加大督办力度,进一步提高院党组会议、院务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的按期落实率。继续推进我院内部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年底前落实全部“废、改、立”工作。加强院属单位办公室岗位的专业培训,推动全院各单位办文、办事、办会的规范化、制度化。

  5.基建财务和后勤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加强基建办公室工作,实施《基建工程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抓好以建立职工住房长效机制、研究生院新校园、科研和学术交流大楼等三大工程为主的基本建设。进一步解决部分科研单位办公用房困难状况。加快结算中心三级账户的归集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资金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资金滞存,形成预决算良性循环。根据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完成“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工作。在院属各单位全面推行节能节电承包制改革。精心组织和管理好改革后的会议中心的运行。完成院内房产有偿利用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努力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大创收力度,千方百计逐步改善全院人员待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