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胸怀海疆经略海洋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04 14:3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国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和辽阔丰饶的海域。在这片广阔的领域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谱写了踏海驯鲸、光辉灿烂的海上文明史。迄至21世纪,人们常把这一世纪称为海洋世纪,海洋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中国作为泱泱海洋大国,维护海洋主权,保护祖国海疆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我们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传统,历史上,不少有识之士胸怀海疆、关注海权。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即已开介绍世界史地知识之先河。《史记·五帝本纪》中曾有黄帝“东游于海”的记载。《朝鲜列传》则写道,汉元丰二年,“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至近代,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开全面介绍外域大势之先河。姚莹则在实地考察西南各地的基础上,著有《康輶纪行》一书,志在“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其时,尚有薛传源编《防海备览》、严如煜编著《洋防辑要》、俞昌会的《防海辑要》等著作。至魏源皇皇500卷的《海国图志》,则放眼海域,详叙海疆,为闭塞已久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还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和“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等战术原则。当时日本人鹫津毅堂读魏源此著后,曾感慨道:“海防之策莫善于是篇。”到了现代,学者们加强了海防安全、海洋战略、海洋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学术成果。然而必须看到,我们现今所取得的成果,与当前海防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海洋资源和海洋战略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经略“蓝色国土”,关注海洋战略,意义重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发展国家海防力量,增强全民族的海防意识,是我国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学者一向有“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当今时代与当代世界和中国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中国学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保卫和经略祖国的万里海疆作出更加坚实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