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同 意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04 15:5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同意,即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拥有相同的意愿和心境。比如,一棵树与周围的草地、流水、风声、野花、阳光、昆虫同意,一个人与其情人居住的茅屋以及茅屋上的乌鸦、雨滴、落叶、蜂巢、蛛网、冰凌同意,等等。

  日常生活之中,“同意”这一词汇往往被运用于小职员们对某项提议进行举手表决,或被某个官员用来在文件、账单上陪衬自己龙飞凤舞的签名,仅仅是一种符合游戏规则或管理制度的无意识行为,与小职员或官员的内心无关。一个生气勃勃的词汇被抽空血液,成了苍白的皮囊。

  汉字中存在一种现象: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比如,“银行”中的“行”比“行走”中的“行”傲慢、矜持,而“黄昏”与“薄暮”则叠印于同一个由落霞、星光、灯火、归人构成的相同意境——区别仅仅在于,“黄昏”强调了薄暮的色调,“薄暮”侧重于黄昏的深浅……

  相互同意的事物,往往拥有相同的梦寐和归宿。比如,倾向同一山脉的四个季节的雨水,流入同一大河的万千小溪,叫醒同一地域的雄鸡和闹钟,奔向同一把马头琴的马头和琴弦……但两个以上的男人若同意于一个女人,则可能引起纷争、阴谋、仇杀、诉讼,这在类型化的小说、电影、戏剧和我们类型化的生活之中屡屡可见。而一个人多年之后与昔日情人偶然相遇在火车或者轮船上时,却可能丧失了曾经的激情和冲动,人虽同,而意不同,像一个字,在新的语境中却转换了意义。

  在同意与不同意之间,人类转换容颜,桑田在大海上闪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