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背景下,民间艺术并不是静态的存在,一直在传承的过程中借用了不同的文化元素,这种通过借用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分来强调自己族群的文化特定性,实质上是传统的再创造。
民间艺术属于传统文化。而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传统已成了现代的参照物与对应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我们在谈论传统时,指的一定是过去的东西,这是它的时间性。正因为人们常常把现实社会里存在的一些物质或非物质东西认定为传统的,传统又有了空间上的意义。换句话说,传统在时间上的意义必须在空间里表达,即便是精神性的东西也必须通过“现在”可感知的个案或文本作为载体而体现。民间艺术关注的是存活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指的不是先天性的、遗传的东西,它指的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学会、获得后天形成的行为能力、概念和方式,以及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诸方面的认知和由此构建的象征体系。民间艺术尽管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但主要是研究现代社会留存的传统艺术,了解创造艺术作品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与诸“环境”相联系的人们的现实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了解艺术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入艺术人的现代生活和当下的生存状态之中,成了民间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化的今天,纯粹原生态的艺术已经逐渐消失,就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每年全国青歌赛中的原生态歌曲也是经过现代音乐包装的,比如今年青歌赛的原生态金奖歌曲土苗组合《花咚咚姐》、《六口茶》就加入了贝斯等现代乐器。而湘西辰沅一带的地方戏阳戏、蚌壳戏就因为太接近“原汁原味”、缺乏欣赏性以致在当下社会备受冷落。因为阳戏、蚌壳戏的演员大多是老太婆或中年男子,特别是在唱情歌时还是男扮女装,又老又丑男子的扭捏作态确实让人倒胃口。
在现代化背景下,民间艺术并不是静态的存在,一直在传承的过程中借用了不同的文化元素,这种通过借用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分来强调自己族群的文化特定性,实质上是传统的再创造。目前许多被认为是传统的东西都经历了传统再创造的过程,只不过经过再创造的传统传到了下一代,就成为既定的了。旗袍现在被视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它的原型来自旗人,但原来并没有腰身设计。现今的所谓“唐装”也是传统再创造的。这些今天被许多人所认可的传统实际上是后人发明、创造或再创造出来的,只是在发明、创造或再创造它们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与外来的元素进行组合或者传统的元素被重新组合。
文化传承重要的外在动力是文化接触,它直接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采借。当下地方政府最热衷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再创造,在这里传统或民间艺术已然成为重新建构地方认同的重要资源。从人类学的视角看,在现代化的今天研究民间艺术须重视研究对象的“当下性”,特别是对渗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艺术活动的关注。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湘西苗疆边墙与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08C695)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