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回眸与思考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9-01 09:5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伴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新中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逐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历史学科。值此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学科的发展,探讨国史研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一,建立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队伍。199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专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研究和出版的当代中国研究所。该所先后创办了国史专业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国史专业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和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分工明确、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专业国史研究队伍。全国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从事当代史研究的专门机构,许多高等院校也设立了以“当代中国”冠名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一批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重点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第二,编辑出版档案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以来,有关部门系统编辑出版了大批党和国家的重要档案文献。如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1949—1966年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目前已出版37册、约1800万字;由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编辑出版的部门性文献汇编或选编,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等;由党政部门和档案部门编辑出版的专题性资料选编,如《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等;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辑出版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选、文稿等;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年谱、回忆录、口述史等。

  第三,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框架。最具代表性的是共152卷、210册、约1亿字的《当代中国》丛书,全面翔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后,由学者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开始面世,迄今已出版六七十种,影响较大的有靳德行、何理、张启华、何沁等主编的版本。集中研究某一领域的专门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经济史、教育史、文化史、军事史、外交史等;集中研究某一阶段的时期史,如《凯歌行进的时期》、《曲折发展的岁月》、《大动乱的年代》、《改革开放的历程》等;集中研究某一事件的专题史,如《抗美援朝战争史》、《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等,已对国史各学科领域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覆盖。

  第四,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新时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已纳入基础教育的历史课程和高等教育的部分专业。2006年,高等院校普遍设立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于2001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先后设置硕士和博士授权点。中国人民大学于2004年自主设立了当代中国史专业,其他许多高校也在中国近现代史或中共党史学科下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定位。多数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属于中国历史学分支学科,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通史的现代或当代部分。有的学者虽基本承认上述观点,但比较多地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差异性;也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国当代史有“明显的区别”。针对国史学界的不同认识,朱佳木分析和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概念相互关系,主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或中国当代史,正式列入国家学科名录。这一观点得到广大国史工作者的赞同和支持。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主线。一种观点认为,国史研究应当着重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作为国史研究的主线;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史研究的主线不是也不应当是由单一要素构成,应当包括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等内容。对国史研究主线的不同认识,实际上反映了对国史研究领域的狭义和广义的两种不同理解。只有从广义上来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全部内容,才能正确把握国史的研究范围和研究主线。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分期。一种是“六阶段分期法”,即分为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1989年拨乱反正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89—2002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时期和2002年以来的新世纪新阶段。另一种是“三阶段分期法”,即分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2008年)。还有一种“二阶段分期法”,主要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没有时间下限、仍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国史分期问题只能继续作动态的研究。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主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向着全面小康迈进。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这些辉煌成就构成了新中国60年历史的主流。只有科学地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流,才能正确把握国史研究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

  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失误和曲折。任何历史都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毋庸讳言,在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失误甚至严重失误,遭受过挫折甚至严重灾难。对于历史上的失误、挫折和灾难,当然不能回避,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但是绝不应当以错误的立场和态度,以偏概全,抹黑或丑化新中国的历史。应当把失误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分析导致失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应当着重于总结失误的教训,为今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鉴戒;应当全面地分析成就和失误,正确认识历史的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使历史上成功的经验、错误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继续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

  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第一,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中国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国史研究要积极弘扬主旋律,更加深入地阐明新中国60年历史的科学思想内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二,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历经30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但是,在国家学科目录和研究生培养专业中至今尚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独立地位,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学界同仁,应当进一步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争取早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暨中国现代史正式列入国家学科目录和研究生招生专业,以推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第三,进一步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视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最初是从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研究中分化出来的,因此,研究中仍存在着过多地集中于政治史研究、偏重于国家重大决策等倾向,而法制史、科技史、文化史、教育史、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影响了学科的全面发展。应当进一步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视野,加强对社会生活等薄弱领域的研究,以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图景。

  第四,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同传统的历史学科相比,在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等基础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应当认真学习传统历史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积极借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公共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学术规范,进一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基本范畴的明晰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

  第五,进一步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档案文献。目前,尚存在有些档案文献开放不够的问题,也存在已经开放的档案文献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利用的问题,造成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实际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