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右)与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麻生太郎 任正来/摄
日本四年一度的众议院大选已经拉开帷幕,这是日本国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值此之际,诸如民主党与自民党竞选纲领的比较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弄清楚这些问题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主党、自民党内外政策比较
2009年7月27日,民主党率先公布这次国会众议院选举的竞选纲领,提出以“重建国民生活”为主旨的竞选承诺。在国内政治改革方面,民主党提出的一个响亮而重要口号就是要结束“官僚政治”。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说,日本“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政权更替不仅意味着“我们将结束长期由自民党主导的政权”,还将结束自19世纪晚期打开国门至今所盛行的“官僚政治”。也就是说要以“政治家主导型政治”取代“官僚主导型政治”,使政府各省、厅由“匿名的政策决定者”变为“单纯的政策执行者”。具体做法包括:由内阁府(首相办公室)领导全体政府部门,摆脱既得利益集团影响,并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保证未来的民主党政权有“新面貌”。设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国家战略局”,制定基本的财政和外交政策,废除先于内阁会议举行、就政策事项作出决定的事务次官会议。此外,民主党还拟定了限制议员世袭、全面禁止企业与团体献金、清除政府官员退休之后“下凡”到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或公司任职等方针,以期强调与自民党的区别。
在民生方面,民主党提出“如果实现政权更迭,将改变税金的用途”,计划通过消除税金浪费、设立育儿补贴和农民收入补偿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关注民生。具体举措包括:每月向每户家庭的每个中学学龄以下儿童发放2.6万日元(约合274.5美元)“育儿补贴”;在2010财政年度中实施总额约7.1万亿日元的消费刺激政策;建立“第二张保险网”,向无法继续领取失业救济金但仍在接受就业培训的人每月发放至多10万日元(约合1058美元)补助;向农、林、渔业从业者提供收入补偿,免收高速公路费,废除汽油税暂定税率,大幅改革养老金制度等。
在对外政策方面,关于日美关系,民主党提出建立“独立思维的外交政策”,“在密切且平等的基础上”构建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这既与自民党所奉行的传统的“日美基轴”、唯美国马首是瞻有明显不同,也与民主党自己过去所倡导的“彻底修正”有明显区别。关于日朝关系,民主党强调“将对朝实施包括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规定的货物检查和追加制裁等果断措施”。对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主党认为“由于(靖国神社)供奉着甲级战犯,首相和内阁成员以公职身份参拜是有问题的”,因此主张建立无宗教色彩的国立追悼设施。鸠山承诺,若在大选中获胜并就任首相,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也希望日本内阁大臣与自己保持统一立场。在对华关系上,民主党高层冈田克也表示,民主党内绝大部分人认为日中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民主党在本月底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并掌权,日中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冈田说,民主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推动日中关系的发展,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前代表小泽一郎等均重视日中关系。他本人基本上每年访华一次,迄今已来过中国15次左右。冈田认为,尽管日中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日中关系的整体状况是良好的,没有必要进行重大的改变,关于涉藏和涉疆问题,冈田认为这是中国国内的事情,民主党不应干涉中国内政。民主党上台后将首先致力于与中国领导人建立牢固的信赖关系,确保日中两国继续构筑相互合作的关系,民主党赞成日中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这次自民党竞选纲领的三个关键词是:“安心、活力、责任”。“安心”主要是讲国内的民生政策。自民党表示将在经济状况好转之后,“在照顾到低收入者的同时对包括消费税在内的税制实施彻底改革”,以确保社会保障的财源等等。
“活力”对应的是日本国内的经济政策。在这方面,自民党竞选纲领的重点在于经济成长战略和财政重建设想。纲领首先提出的是经济成长政策,提出日本回归安定的经济发展之路:(1)继续实施大胆且集中的经济对策;(2)加强研究开发;(3)打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新兴国家市场。在8月12日公布的竞选纲领中提出今后3年经济成长的具体目标,包括创造40万亿—60万亿日元的内需、确保200万个新就业岗位等等。
在对外政策方面,自民党强调“责任”。提出将继续海上自卫队的印度洋供油活动和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并使“朝鲜货物检查特措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对于靖国神社问题,8月10日现任首相麻生太郎暗示:他近期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这被日本舆论认为麻生在此问题上“态度暧昧”。
中日关系的前景及思考
进入8月后的日本多次民调结果显示,民主党的支持率在逐日上升,自民党的支持率在相对下降。《朝日新闻》1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民主党的支持率为40%,而自民党的支持率仅为21%,首相麻生的不支持率高达65%。各种迹象表明,民主党上台组阁几成定局。如果民主党上台成为现实,这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表明由平成战国时代的多党混战模式到两党竞争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每到日本政府换届,总会有中日学者预测、评估中日关系的走向,这说明两国关系在各自的对外政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妨根据日本政党政治的特点及民主、自民两党的竞选纲领,对中日关系的前景进行一下预测和思考。
如果民主党上台,毫无疑问它在对华政策的制定中将居于主导地位。自小泉下台后,中日关系逐渐趋向缓和,架构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不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看法都是相同的。民主党在对外关系方面,主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营造和平、自由和公开的国际环境,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合作,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这样的中日关系发展趋势和目前的日本国内政治背景下,民主党上台在客观上会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化,无论从民主党本身竞选纲领中的对华政策看,还是从民主党高层冈田克也的谈话看,民主党主政后的中日关系将向好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从民主党的党内外关系来看,对华关系的决策也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这主要是因为民主党的对华态度与自民党及其他在野党中的多数没有本质的差别。
民主党上台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和深化无疑是个利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这里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要考虑美国的态度。如上所述,战后以来日本的外交决策向来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民主党上台彻底抛却自民党的决策惯例,美国是难以接受的。在对美关系上,从鸠山由“彻底修正”到“建立密切而平等的关系”的微妙变化,可以看出美国在日本外交决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鸠山内阁在日美中关系中偏向中国,它不可能不顾虑美国继续支持自民党拆民主党的台;如果鸠山内阁在中美之间搞等距离外交(竞选纲领有这种迹象),谁敢保证它在重大地区性问题或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发生时不偏向美国?
第二要考虑自民党的变化。如果自民党这次选举落败,它将进入W底的后一个波底,成为第一大在野党。作为一个独立执政38年、联合执政又十几年的老牌大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它将尽一切努力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给民主党使绊掣肘,为自己卷土重来做准备。
第三要考虑民主党自身的复杂性。从民主党自身组建、发展的历史看,它经历了多政党、多派系的多次分化组合,派系复杂,治党治国理念并不统一,可以说这是一个从多党混战到两党竞争这样的特殊过渡时期所产生的松散的、不稳定的大杂烩,这同样为民主党对华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变数。
第四要考虑不管是哪个党上台,国家民族利益始终是他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最高准则。从明治以后的历史看,不管哪个党组阁,也不管其对外政策是急是缓、是刚是柔,其转换的最高、最后准则始终是日本的国家民族利益。民主党在将来的一些问题上或者向右转联合美台遏制中国,或者在另一些问题上有限度地向左转偏向中国,都将以日本的最大利益为转移。所以,我们可以希望民主党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有所进步,却不能对其抱有幻想。
??? 第五要警惕社会思潮右倾化对民主党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追求大国地位、修改和平宪法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右翼民族主义逐渐泛滥,成为影响政党政治演化和政党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从日本的政治现实看,选民的政治取向将影响执政党的决策理念,就是说,从日本的历史传统和政治现实看,民主党将来的对华政策能否摆脱右倾思潮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检验。
基于上述分析,面对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治的新变化,我们首先应该树立多向思维, 做好民主党对华政策摇摆的心理准备。民主党上台执政,说明民主党的政策理念已经获得大多数国民的认可,也预示着民主党将在执政期内落实它的竞选承诺,包括外交政策。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可能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在钓鱼岛主权、东海争端等问题上,则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中日关系总体向好,但要警惕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民主党外交政策的影响。
其次要继续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否则我们在中日关系的许多问题上将失去支撑。我们应要求新内阁恪守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将正视和反省侵华战争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再次要继续推动和支持民间交往。有三个情况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民间交往,一个情况如上所述,明治之后日本的扩张政策是党、政、军、企、学、民六位一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个情况是日本现实政治中选民的政治取向常常影响党派的政治理念;第三个情况是近年来中日两国的民调表明相互误解并没有解除。这三种情况都凸显了转变国民意识的重要性。而加强民间交往,增进了解和互信,是转变日本国民意识并通过以民促官使中日关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形式的民间交往,可以增加日本普通国民对中国的理解和亲近感,让他们在交往中感受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和中日友好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民意基础,有可能深化中日关系的政策才可能出台并顺利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