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演变
□王双怀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1期
说起“天府之国”,人们自然会想到四川。但在历史上,“天府之国”并不是四川的专称。据文献记载,最先把“天府”作为地理概念使用的是战国后期的苏秦,其称秦国“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天府之国”的概念由秦汉之际的张良明确提出:“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据苏秦、张良等人所讲,“天府之国”至少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被山带河”,“号称陆海”,环境优美;二是“沃野千里”,“蓄积饶多”,人民殷富;三是“地势形便”,安全舒适,可以建都。战国后期,关中盆地和北京一带先后获得“天府”的美誉。秦汉之际,关中成为著名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开始跻身于“天府”的行列。南北朝末年,太原附近一度被称为“天府之国”。隋唐两代,关中盆地再度辉煌,成都平原也有“天府之国”的美名。宋辽夏金时期,北方地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而江南地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天府之国”。到元明清时期,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成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天府之国”,而闽中、沈阳、武威和台东等地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其后,关中等“老天府”或趋于衰落,或有了新的称谓,只有四川盆地仍保有“天府之国”的称号。
(黄维政/摘)
胡雪岩:高风险的对搏者
□雪饵 来源:《新财经》2009年3期
中国历史惯以成败论英雄,但作为一个失败的商人,胡雪岩却不仅没有被当做落水狗痛打,反而赢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这与他的最后一场商战有着密切关系。那是一场与外商之间的生丝之战。胡雪岩痛下本金2000万两白银,争购并囤积生丝。据说,他之所以如此放手一搏,一是为了解救被洋人欺压的蚕农,二是要为民族工商业争口气。遗憾的是,胡雪岩却败下阵来,亏损高达1800万两,他所拥有的民营银行“阜康钱庄”也随即倒闭,并引发连锁反应,危机波及大半个中国。胡雪岩收购生丝的巨额资金,多数来自自己的钱庄,拿着储户的钱,去做如此高风险的对搏,这无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行为,但这一切连同在此危机中损失惨重的储户、市民和大小工商业者却被历史遗忘了。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一路哭声被淹没在掌握话语权的精英们不着边际的欢呼声中。少数拿到购丝款的蚕农,则成为历史油漆匠手中的涂料,为这场黑色的灾难涂抹上了历史浪漫主义兼英雄主义色彩。
(刘鹏/摘)
被催眠者真的睡着了吗
□朱建军 来源:《解放日报》2009年7月13日
催眠和睡眠并无关系。催眠是一种心理诱导方式,使人进入的状态称作催眠状态。催眠状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专注——被催眠者专注地听着催眠者的话,对其他外界的声音几乎不予注意。此外,被催眠者对催眠者的话,几乎是不加评判地接受,哪怕催眠者的话非常不符合现实。比如,明明是在盛夏,如果催眠者告诉被催眠者说,“现在我们是在冰天雪地之中”,被催眠者就会感到身上很冷,甚至会冻得浑身发抖。在催眠状态下,人潜意识中的内容比较容易展现出来。因此,心理医生可以借助催眠,了解一些来访者内心深处的思想;也可以借助催眠,更有效地把一个信念传递给来访者,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在生活中不要错误地使用“催眠”。比如,家长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当家长对孩子说“你真是够笨的”,结果可能是,孩子被催眠了,按照你的“指示”,变得越来越笨。相反,要善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身边的人。(宋晖/摘)
“80后”的消费解释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8月6日
时下刷卡消费的人多了,使用现金的人少了;大面额的钱用得多了,元角硬币用得少了。“80后”认为自己的消费是多种模式的综合,既不属于节俭型消费,也不同于过于理性消费。虽然会受周围同龄人的影响去买一些东西,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从众型消费。他们认为时代因素造就不同的消费观。父母是1960年代的人,他们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难以改变以往的习惯。而自己这一代,从小就生活在物质较充裕的环境中,社会提供了更多消费空间和领域。“80后”的消费方式多样,除了日常吃住以外,更多的是精神消费,比如购买书籍、结伴唱歌、看电影、一起旅游等。在理财方面,他们采取更多渠道的理财方式,例如存入银行或购买基金、股票、国债等。
(杨玉珍/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