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在美国研究伊斯兰的犹太人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25 10: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    马丁·克雷默(Martin Kramer)      丹尼尔·派普斯(Daniel Pipes)

  美国的伊斯兰研究涵盖甚广,其中尤以对伊斯兰世界的宗教、社会和政治进行的研究影响最大。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近年来活跃着不少犹太裔学者,其研究中带有很强的主张犹太人利益和以色列利益的色彩,都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认为以色列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民主国家,也是美国反恐战争的坚定盟友。这些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具有很大共通性:在学术见解上,对伊斯兰世界或说作为一种文明的伊斯兰认识高度一致,都认为它具有一些天然的、难以改变的缺陷;在政治主张上,都属于所谓的新保守主义阵营。现选择其中影响最大的三位学者,综述其观点,并对其影响作一分析。

  伯纳德·刘易斯

  伯纳德·刘易斯1916年出生,原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1974年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高等研究院的联合邀请赴美任教,后加入美国国籍。他秉承欧洲东方学研究的传统,在中世纪伊斯兰教研究领域的成就少人匹敌。20世纪7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以来,刘易斯的研究日益显示出现实关切,先后出版了《伊斯兰的政治语言》、《伊斯兰与西方》等著作,成为最具影响的伊斯兰问题权威与“战后关于伊斯兰和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9·11”事件之后,他出版了《什么出了错:西方的冲击和中东的反应》一书,社会反响颇大,其观点也受到美国政界的重视。前任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曾称“伯纳德教我们如何理解中东复杂而又重要的历史,并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

  刘易斯的多部著作均论及伊斯兰教与西方世界关系,主要观点包括:

  世界上存在多种文明,但只有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是由宗教界定的。由于这两种宗教的原则与多元主义不相融合,因此这两种文明从未能保持互相交流的状态,伊斯兰教自产生就与基督教处于冲突之中,其关系本质上属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的概念此后在亨廷顿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入地阐释,并广为人知。

  伊斯兰作为一个辉煌的文明曾主宰世界近千年,但17世纪以来它逐渐衰落。穆斯林没有认识到或说拒绝承认的是,美国的影响和数百年前蒙古人入侵一样,是伊斯兰社会内在虚弱的结果。伊斯兰世界偏好把自身的衰落归咎于外界,这一做法及由此产生的仇恨和屈辱,不仅毒害了自己,也使得美国成为“伊斯兰未能成功现代化这一生存困境的受害者”,这正是“9·11”事件的直接原因。

  伊斯兰世界的未来在于走土耳其式道路,最终走向现代化。伊拉克战争是推动中东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各伊斯兰国家的人民应该借此良机,走土耳其式的道路,实现西方式民主,改革自我,最终走上现代化道路。

  马丁·克雷默

  马丁·克雷默1954年生于华盛顿,曾就学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伯纳德·刘易斯是他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之一。他现任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还兼任以色列沙利姆中心战略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奥林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并且担任《中东季刊》、《中东国际事务评论》等数家著名地区研究刊物的编委。

  克雷默最著名的著作是“9·11”后出版的《沙滩上的象牙塔: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此书对以北美中东学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学术研究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指出这些研究对政治、社会现实缺乏真实了解,使得美国人对伊斯兰运动的兴起缺乏警惕,因而对“9·11”恐怖袭击缺少必要的准备。这本书的面世在美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所带有的浓厚政治意味和明确的政策含义把美国的中东和伊斯兰研究领域多年来的争论推至顶峰,对“9·11”事件之后研究风向的转变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至于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是否需要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造计划,克雷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民主是现代文明的先决条件,但伊斯兰世界专制主义盛行,天然缺乏宽容政治异议的精神,不具备推行民主的基础。“政治体制越多元,越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危险的伊斯兰主义运动,并成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地。”因此他反对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指出推行民主会削弱伊斯兰世界各国本来就脆弱的政治合法性,不仅会对美国敌人的政治结构产生冲击,还可能会伤害到美国的盟友。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威胁地区稳定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叶派问题、库尔德问题和难民问题,这三个问题都不是推行民主所能够解决的。

  那么,真正的解决方案在哪里呢?克雷默指出,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什叶派认同、库尔德人认同等种种看似应该次于国家、实际上却高于国家的认同,而且这些认同比现有的国家认同更有凝聚力。为了在该地区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美国应该“尊重”或说积极扶持各种以次国家认同为意识形态的实体,比如库尔德人组织、什叶派组织等。

  丹尼尔·派普斯

  丹尼尔·派普斯生于1949年,曾在开罗学习阿拉伯语,之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伊斯兰教史的博士学位。1986年,派普斯加盟保守主义的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8年后创建了亲以色列的智库组织“中东论坛”。论坛的宗旨在于通过与以色列、土耳其和其他任何民主国家加强联系,致力于改善中东地区的人权状况,寻求稳定而低价的石油供应,促进地区和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以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至关重要的利益。

  2002年出版的《好战的伊斯兰抵达美国》是派普斯的代表作。同时,他在多家报刊杂志撰写专栏,并经常接受媒体采访,被誉为“中东问题权威评论员”。他近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所谓伊斯兰主义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他认为,伊斯兰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化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强调内心信仰的宗教。在他看来,伊斯兰激进分子或说伊斯兰主义者由好战的核心成员、同情者、反美仇美的穆斯林这三部分人构成。

  他还认为,所有伊斯兰主义者的目的都是致力于在所有地方实施伊斯兰教法的统治。在“9·11”事件之后,“非暴力”伊斯兰主义者带来的危害更大,因为其行为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其威胁更容易被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依靠温和伊斯兰,即那部分热切地接受西方式道路、有信心向外界学习、热衷于民主并随时准备融入世界的穆斯林。

  派普斯最具争议的活动是在“9·11”事件后,以“中东论坛”为平台开展的校园观察和伊斯兰观察活动。前者主要关注美国学术研究机构中相关研究者混淆政治与学术、排斥异见、护教等五方面的问题,被批评为“干涉学术自由”,是“麦卡锡主义”的复活。而伊斯兰主义观察的宗旨是把反恐战争从反对武装敌人扩大到反对政治敌人上来,对抗美欧国家中那些非暴力、激进的伊斯兰观念和伊斯兰组织,努力削弱其力量。

  派普斯被埃及《金字塔报》称为“新保守主义运动的领军思想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