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迎来变革时期
本报讯(记者乔玲)8月12日,首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京开幕。与会学者表示,目前,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
与会学者认为,就方法论而言,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基于日本当代现实,从根本上重新探讨、重新树立二战以后民主化体制下培养起来的研究方法;而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将解放前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其他研究方法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作出重新思考。就资料而言,现今出土资料的研究已经不仅停留在对不同资料的分别解读上,而有必要从整体上、理论上对重要问题作出思考和整理;虽然多种类、大批量出土资料的发掘问世以战国、秦汉年间为主,但这些新资料的面世,也将实际影响到后来三国、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研究。
与会学者建议,面临如此重大的变革,日本和中国的历史学者应携起手来,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发展而共同努力,为两国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合作关系奠定牢固的基础。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以及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主办。来自日本东方学会、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美两国学者探讨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本报讯(记者张梦薇) 8月1日至2日,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主办的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吉林大学“政治科学研究方法及应用”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吉林举行。中美两国学者就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社区自治、民众的政治参与度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据了解,此次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是杜克大学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的2009年政治学研究方法暑期研讨班的一部分,整个研讨班从7月19日开始至8月5日结束,共有来自吉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19位教授提交了相关论文。
元大都研究具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纪念元大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近日,“纪念元大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北京史研究会主办。与会学者围绕元大都与北京城市发展史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学者表示,对元大都的研究,是元史研究和北京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元大都的建立为北京的当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中外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华各民族和谐相处方面,元大都研究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元大都研究,对深入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建设“人文北京”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元大都城南园林花卉业的兴起,元大都的槽房和酒肆,元代史料中的大都齐化门,元大都城郊的柳林行宫春猎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从社会学家的“谣言理论”研究角瑞、耶律楚材等。(彭博)
香港科技大学称内地本科录取生素质提高
本报讯(记者陈静)日前,香港科技大学公布了本年度内地本科生录取情况。今年共有3215人报考,其中1019人获邀参加入学面试,最后149人通过面试被录取。有数据显示,今年申请报考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学生素质进一步提升,达到面试分数线的申请率为32%,比去年上升了7%。
继2007年内地报考香港的大学人数出现高峰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报考人数减少。有专家认为,减少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内地学生和家长逐渐认识到,香港的大学选拔严格,录取率比较低,获得入学奖学金非常不易。在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的学生中,不少人的高考成绩足以入读国内顶尖大学,但是内地学生认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质量优异,毕业后出路较多,与国际联系紧密,有利于以后到世界顶级学府继续深造,因此,报考香港科技大学的人数仍稳中有升。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将积极筹备各项迎新活动,帮助内地学生尽快适应香港的环境。
《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举办
本报讯? 8月11日,《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荣军宣布了《中国史研究》新一届编委会委员名单,并给委员们颁发了聘书。《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回顾了杂志30年的发展历程,对杂志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中国史研究动态》副主编刘洪波也介绍了该杂志的工作情况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两杂志30年来的工作成绩,对杂志的学术质量给予较高评价,一致认为它们在国内外史学界均有较大影响。同时,专家们也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作了总结发言。她代表历史研究所,向上一届编委、向新一届编委、向30年来从事两刊编辑工作的同仁、向所有关心支持两刊的海内外专家、学界同仁以及两刊作者与读者表示感谢,希望新一届编委会委员与编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表示将采取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