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名人谈阅读
作者:duanxp   日期2009-08-20 10: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人之为人,重要标志是人有文字、有书籍、有阅读,所以高尔基比喻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可见书籍和阅读是多么重要,而福楼拜更直接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汪道涵也说过“读书就是生活”的话。的确,没有阅读的生活不是合格的生活,正像赫尔岑所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所以,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这样说:“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样,是我们的基本功能……我的生活中或许可以没有书写,但是不可以没有阅读。”温斯顿·丘吉尔就稍稍宽容一些:“如果书籍不能成为你的朋友,至少它们也应是你的熟人;如果书籍无法走进你的生活圈,起码你也应该向它点头示意。”

  要认知世界、要生存就要自觉地阅读。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还说过:“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另一方面,阅读使人变得聪明些,远离愚蠢。汉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莎士比亚也有名言:“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仓库,阅读是进食。不读书或读书不足,即精神上的营养不良,也就难有深刻的思想。哲学家唐君毅就曾说过“只有读书才可以增加我们思想之深度”、“直接单纯的一个思想,从来不会深的,只有对一个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读书即是在思想古往今来的他人的思想”等观点,这即是说,我们只有走过他人走过之路再往前走,才会走得更远,人也只有思想过前人思想过的,才能思想得更深。这唯有读书,即如茨威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就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而是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阅读使人在精神上成长,使人性格完善。弗·培根关于读书的论说为人们所熟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句精辟之言是:“学向变化气质。”他认为“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向来补救的”,这显然也指读书的作用。蒙田告诉世人,读书、研究要做的是“寻找的也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他认为“在阅读中可以陶冶性情”。罗素也体悟到“读书是人想要生活的快乐的最好的乐趣”。梁实秋在文章中曾引述黄山谷的话:“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说黄山谷的这句话“细味其言,觉得有道理”。他这样写:“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

  读书可以使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是许多真正读书人最有感悟之处。高尔基年轻时在艰苦的生活中挣扎奋斗,识字本不多,但和书结缘之后,一切彻底改变了,他明白了“我读的书越多,书就越使我和世界亲近,我觉得生活就越光辉灿烂了”。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国现当代那么多造诣深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如王国维、梁启超、鲁迅、陈寅恪、刘半农、胡适、郭沫若、郁达夫、戴望舒、潘光旦、冯友兰、顾颉刚、朱自清、闻一多、茅盾、巴金、冯至、汪曾祺、孙犁等,他们一生中都留下了那么多买书、爱书和读书的记录,并留下了许多生动的寻书、买书、交书友等等与书有关的故事和佳话。

  所以,世界不能没有书籍,人们不能不读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