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坟掘墓”不如“封坟护墓”
□王达三 来源:《深圳商报》2009年6月24日
考古工作者、游客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热切期待着秦俑第三次发掘能出现更大的奇迹。同时,发掘秦始皇陵、唐乾陵、明十三陵等皇陵的呼声也再次泛起。笔者认为,“挖坟掘墓”的做法有悖中国“封坟护墓”的传统价值观,缺少基本的道德合法性。据历史记载:周文王出游,见路边枯骨而命人掩葬起冢;周武王克商,不下车即命人封比干之墓。此后,“封坟护墓”便成为儒家王道思想和仁政观念的重要内容。后起王朝都非常重视修葺和保护历代皇陵与往圣先贤坟墓,或置守陵户,或禁止在其周围采樵放牧,或定期派员巡查和祭祀,使得“封坟护墓”蔚然成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利用考古成果来探索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说法颇有问题,因为文化掘进和传承的关键在于文化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弘扬,这自然包括“封坟护墓”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统。东汉明帝时,符节令宋元上书:“臣闻秦昭王与吕不韦好书,皆以书藏……臣愿发昭王、不韦冢,视未烧《诗》、《书》。”此举或可得全本“五经”,但定失“五经”大义,于世道人心何益?考古技术的进步,为中国打开更多的古人坟墓提供了可能,也激发了人们探索皇陵的欲望。但笔者以为,自今而后,应该走向全面的“封坟护墓”,让逝者安息,让传统复兴,从而守住中华传统的道德底线。(韩慧英/摘)
古代道德“绑架”考古科学?——和王达三商榷
□王宇 来源:《深圳商报》2009年6月26日
就目前进行的兵马俑第三次发掘,王达三先生泥于古老的帝王道德,对现代考古科学大加挞伐,笔者不敢苟同。其文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历代帝王厘定出的“封坟护墓”方面的法令以及延展而来的道德之意图目的。《二十四史》中连篇累牍地记载,帝王们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家陵墓,每一王朝都以修缮、祭吊自家先祖陵庙为先、为重,保护前朝帝王和历史名人丘墓则摆在最后,完全是“家天下”的性格。可见,古代帝王关于墓葬方面的道德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收买民心;一是防止自家的坟墓被掘。就是这样极端自私的帝王“道德”,可以绑架现代考古科学吗?今日之考古科学,辅以祖宗传下来的文献,共同构成国民文化福祉的一个重要来源。考古现场上,学者们开土探方,研究文化层,比对文献,追溯历史的蛛丝马迹,破解种种文化之谜,而出土器物仅是考古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出土器物来说,它们都是带着翔实的文化记录,进入博物馆或展厅的陈列架,给百姓讲述着文物的故事,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让国人知晓先辈的过去,这算不算对历史和前人的敬畏呢?(韩慧英/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