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工作了12年。抗战期间她目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撰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抗战情况。1937年1月初,史沫特莱访问了延安,在延安她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并写出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的战歌》等作品,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用文字唤醒国内外善良的人们。
1941年5月,史沫特莱因病回到美国,她仍然表现出对中国抗战事业的关心,到处讲演,撰写文章,为中国的抗战募捐。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在伦敦病逝,后来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镌刻着朱德题写的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史沫特莱上海故居位于重庆南路185号(原吕班路吕班公寓)。这是一座五层的现代早期公寓式建筑,1931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转角处主入口立面设挑出阳台,壁柱上部及女儿墙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在当时的上海这是比较新潮的建筑。史沫特莱1929年至1931年期间在此居住。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来到上海,她对上海似乎情有独钟,这里也成为她从事革命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1933年萧伯纳来华访问,史沫特莱还和鲁迅等人一起在上海接待了他。
如今,故居门前车水马龙,平和的生活早已替代了峥嵘岁月,但作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史沫特莱被我们永远铭记。
冯睿 文/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