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富家子女才有机会在专业领域出人头地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7月24日报道,英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阶级观念根深蒂固,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有机会在顶尖的专业领域如法律和医学方面出人头地。社会上许多行业都存有偏见,他们从不接纳中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进入他们的圈子。以“出身”而不是“能力”为导向的观念决定了人们一生的命运,许多非富裕人士因此无缘从事顶尖职业。75%的法官,70%的金融业巨头和45%的高级公务员都是出身“贵族学校”,他们属于英国社会的少数人,只占了总人口的7%。
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政策选择
谢世清在《上海金融》2009年4期上撰文指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需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来应对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可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巨灾保险基金。在具体政策上,建立非盈利性质的国家再保险公司这一巨灾保险基金核心机构;设计投保人、资本市场和政府等多方参与,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成立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巨灾保险基金;明确巨灾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开发强制性巨灾保险条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法律制度等方面给以支持。
城市地标的民间语文:人民为什么幽地标的默
黄俊杰在《新周刊》2009年15期撰文指出:并非所有的地标名都是黑色幽默,民间语文比官方的命名更能体现市民对地标的评价,亦更接近建筑的本质。在大城市,大裤衩(新央视大楼)与小蛮腰(广州新电视塔)亦算是一种“真名”,它们是最形象的民意指数,并非一句戏谑那么简单。民间语文是最佳的城市评论员,地标绰号所透露的亲切、调侃与嘲讽,对应的是一个城市给予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直指的是城市奇观背后的社会真相。
化解社会矛盾不能突破合法性底线
沈国明在《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6日撰文指出:司法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但近期目标可能是迅速化解矛盾。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作为司法工作的评判标准,很可能导致化解矛盾的措施与合法性底线相冲突。信访、上访的增加虽然是由于当前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所致,但也与一些机关“机会主义”地处理社会矛盾不无关系。以突破合法性底线解决具体问题,牺牲了法律的权威,影响到司法改革长远目标的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