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政策过程·基层民主·协商政治
作者:haowj   日期2009-08-13 14:1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这里推荐的三篇政治学论文都从方法论或认识论层面检讨并挑战着流行的理论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各自相应的题域中具有奠基性贡献,是相关问题研究的起点。这三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借鉴外来理论的同时,更有必要基于本土资源而建构更确切的分析性概念和理论工具。

  徐湘林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中国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徐湘林认为,中外学术界习惯用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变迁理论等宏大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政治改革。然而,政治改革涉及政治领域中低度冲突层面的政治活动,政治运行体制与权力结构进行调整和有限变革。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政治改革可以被看做一个政策过程,即政治权威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体系中,按照特定的规则选择和制定政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在这里,维持某种程度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是问题的出发点,而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施的政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因此,政治改革的中层分析理论应该是政策取向的, 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政策过程。该文建构了中国政策过程分析的若干变量。

  该文的价值在于:首先,以中层理论替代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宏观分析;其次,与此相对应,中层理论含有“价值祛除”意味。“价值祛除”性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无疑是研究中国政治改革替代性路径的,有助于消解中国只有行政改革而无政治改革的流行看法,这种看法的背后便是具有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政治发展理论。而从政策过程理论看,中国的政治改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政治变迁又是巨大的,比如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开明态度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的网络参与,公民参与对政府的议程设置有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徐勇

  《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农村问题和基层民主研究曾一度是中国政治研究的显学,这既是因为起始于农村的改革为中国社会带来革命性变化而需要学理上的回答,也因为中国政治研究从上层政治和宏观政治转向下层政治和微观政治。研究取向的转变为中国政治学界带来了令海外学术界瞩目的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农村研究式微,很多过去研究该领域的学者开始重新转型,选择或宏观性或中观性或理论性的题域。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村但并不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政治学学者,我感到一个村一本书的研究并不是好现象,也不符合政治学的专业要求。衰落似乎难以避免,原因何在?作为中国新时期研究农村政治的代表学者,徐勇教授从方法论上给予系统回答,认为在方法论上存在四大相互联系的弊端:只见社会而不见国家、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见描述而不见解释、只见传统而不见走向。徐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方法论训练不够、理论修炼不够、宏观性现实理解不够。可以说,该文点中了农村研究的命穴。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徐勇教授本人在继续关注基层政治的基础上,将视线放在国家理论和国家建构上,因为国家和社会就像一对双胞胎,尽管国家来自社会并存在于社会之中。这种转向暗合了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趋势,即既要有微观的案例分析,也要有宏观的理论指导。

  同时,我还建议,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还应该有一个研究路径问题,它具有中观性。我们知道,国家—社会关系既是一个研究对象,也是一个研究方法。作为一个研究方法,国家—社会关系中包括很多分析性概念,比如国家统合主义和地方统合主义。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有很多方法或分析性概念可以运用,比如历史制度主义。

  林尚立

  《协商政治: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9期


  作者在该文结尾这样说:“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不是赋予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以协商政治的形态,而是基于协商政治的逻辑,整体规划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原则、路径、步骤与节奏。”应该说,这是作者在对中国政治形态深刻把握基础上的对当下流行的协商民主理论的一种善意提醒。

  我们知道,作为对熊彼特式民主理论的一种重要补充,西方思想界于20世纪80年代发掘了协商民主理论,近年来一经介绍,就迅速在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走红。我认为,原因无外乎有两个,一是因为中国政治中存在“政治协商”这样的制度安排,二是因为协商民主本身是一种比熊彼特式民主即竞争性选举民主的一种更温和的政治。因此,中国当下的民主被定义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大形式。这种定义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外,还有通过网络参与的参与式民主,而且参与式民主的作用越来越大,并越来越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定义依然没有摆脱别人的话语,是一种生吞活剥式的嫁接,犯了用基于特定语境产生的概念分析中国政治社会的老错误。该文则从本土资源出发,提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应该是“协商性的民主政治”或“协商政治”,而基点则是中国的政体即民主集中制,将协商政治充分体现在既民主又集中的政治过程中,以协商性的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值得指出的是,协商政治不但是当下中国政治的基本形态,也是中国政治的一个悠久传统。因此,分析中国政治的话语不但要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发掘,还应该寻求传统中国政治资源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