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微 乔玲)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应实行对离退休人员的“二次开发”,进一步提升人才户籍自由度,放宽阻碍人才流动的户籍制度。
《报告》指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和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方面,我国人才激励机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青年技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年轻技术人才流失率较高;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在提高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型能力培养上力度不够。
《报告》指出,全国有各类离退休人才600多万人,约占在职专业技术人才的20%,这是一支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离退休人才的作用,实行对离退休人员的“二次开发”。为此,全社会要转变观念,重视离退休人才;建立机制,完善离退休人才市场,为离退休人才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深化改革,对退休年龄进行大胆探索。
《报告》认为,目前限制迁移的户籍制度对人才流动形成较大阻碍,尽管历次改革已使得人才户籍自由度大大提高,但改进空间仍然很大。我国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人才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增加人才户籍的灵活性;着力解决人才流动过程中的紧迫问题;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异地衔接的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启动、城乡统筹发展尝试、公共社会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等,减小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压力。可以预期,在这些改革的推动下,各地户口“含金量”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人才自由流动的阻力也会进一步减小。政府通过制度变革与创新,逐步扩大人口、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范围,将是户籍制度向户口自由迁移目标迈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